何美基:独臂托起山里孩子的希望
2011-08-21 18:21:01 作者: 龙 莹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在这两省交界处的苍茫大山里,这所仅有四间教室、四位教师、50余名学生的小学已是最大的学堂。一批批来自湘渝两省的山里娃在这里念完四年级,住进远处的寄宿制学校继续读书,而他们亲爱的“独臂老师”何美基,始终站在原地挥手送别,单薄的身影,定格在大山深处。
支持乡村教育,请参与天使支教(农村支教)
何美基告诉自己:我还有一只手,我还可以教书!
“浪花家在哪?家在大海中。浪花几时开?请你去问风……”
一个普通的星期一清晨。湘渝交界处的苍茫大山里,稚嫩的童声在初春的风中飘荡。
保靖县清水坪镇民族友谊小学一间破旧的教室中,教师何美基用左手在裂缝的黑板上,流利地写下“大海的歌”,四个大字遒劲有力,20余名小学生正聚精会神地朗读。
何美基站在讲台上,左手拿着粉笔,并不时用这只手推推那“摇摇欲坠”,用铁丝挽成的眼镜框。而他的右手衣袖却空空荡荡,随着身体的动作轻轻晃动着。
这是一个贫困偏远山区的平凡讲台。“独臂教师”何美基就在这样的讲台上坚守30年了。
山村教师的一天
3月10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保靖县清水坪镇梁山村苦竹山组笼罩在茫茫大雾中,偶尔几声鸟叫划破了山村的宁静。7时多,何美基瘦削的身影出现在泥泞、湿滑的崎岖山道上。他穿着一双小船似的旧皮鞋和一件空荡荡的旧外套———这些都是儿子的旧衣物。身边两个孩子像欢快的小鸟,一个牵着老师的左手,一个则紧紧拽着老师空荡荡的右手衣袖。
54岁的何美基走得有些吃力,额头已冒出细密汗珠,他不得不用仅存的左手拽着路边的树枝,右手残臂护住孩子。遇到小河,何美基便蹲下来,用左手托起孩子,小心地踩着石头背他们过河。
大约一个小时后,师生3人走进了湘渝边区民族友谊小学。孩子们高兴地跑进教室,何美基在后面望着孩子们蹦跳的背影,脸上露出疼爱的笑容。
民族友谊小学地处湘渝边区,来自湘渝两省的40余名孩子在此就读。何美基和他的20多名一年级学生在破旧的老教学楼里学习。教室的水泥地上有三个大坑,破烂的课桌歪歪斜斜地放在坑边。窗户的木制窗框上,挂着几块残缺的玻璃,早春的凉风不时从破窗中灌入。
恶劣的环境没有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坐得腰板倍儿直,昂着小脸,眼睛瞪得大大的,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何美基讲课非常投入,眼里放射出兴奋的光芒,讲课到激动处连比带划手舞足蹈,而那副独特的眼镜———厚厚的镜片,用铁丝缠绕而成的镜框,直往下掉。
一年级的所有课程都是何美基教,一天上7节课。放学后,把一个生病的孩子送回家,何美基再回到学校时,天已全黑了。
苦竹山离友谊小学大约有5公里路程。于是,友谊小学上世纪70年代用河石垒成的一间旧教室,成了何美基在学校的家。
晚上,匆匆扒拉了几口饭,何美基就一头扎到了书桌边,批改作业、备课、学习参考资料。因为是高度近视,何美基的头几乎贴在书上。他就这样弓着背看书,不时用左手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白天一整天都要上课,晚上有时候要去家访,现在趁有时间,我就看看书、报,学习‘充电’。”何美基说,“我学得多,教得好,娃娃们本事大,才能走出大山。”
30年前的不悔选择
走出大山。30年前,这也是何美基魂牵梦萦的人生理想。
梁山村苦竹山组地处湖南与重庆交界的苍莽大山中。过去村里不通路、没有电,寨上42户人家,有很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村。
1978年,何美基成为苦竹山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幸运之神眷顾了这个勤奋的年轻人,8月,县财政局一纸录用通知书,向何美基展开一幅全新的人生蓝图。
那天,帮家里干完农活的何美基,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坐在寨子后最高的山梁上,望着县城的方向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也许有一天,我能踩着自行车去上班,胸口前也像城里人一样挂着钢笔。说不定,我还能成为一个大干部,或者能发挥中学所学专业,去城里开车……”年轻的何美基心中涌动着无数幸福想象,这些美梦常让这个年轻人忍不住在大山里笑出声来。
而那封足以改变何美基未来命运的县财政局录用通知书,在这时被乡亲捎到了他那贫困的家中。当全家人像对待一件宝贝一样一一将通知书观摩一遍后,何美基小心翼翼地将它藏在枕头下。
半夜睡得迷迷糊糊时,何美基都要忍不住伸手摸一摸,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把通知书仔细看看,心里才踏实。何美基眯着眼睛看着茫茫大山,嘴角浮出微笑:“当时真怕是一场梦。”
然而,一个月后,就在打点好行装去县城报到的前一天晚上,何美基却亲手烧掉了通知书,烧毁了这个自己做了20多年的美梦。
当时的苦竹山小学已经停办,寨上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没地方读书。全村人都是“睁眼瞎”,生产队找个会记账的人都找不到。何美基成为当时寨上学历最高的人,“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个有文化的人,他走了,村里的娃娃们怎么办?”68岁的老人何美金说,听说何美基要离开山寨,何美金和几十个村民赶到他家门前央求他留下。
看着乡亲们熟悉的面孔,望着一双双期望的眼神,何美基一时难以作决定,他对乡亲们说:“大家先回去,让我考虑考虑吧……”
晚上,何美基拿着通知书,乘着月色爬上那曾无数次分享了他幸福憧憬的山梁上。
“想爹娘供我读书的苦,他们拼命地做,一辈子没得吃两餐好饭,等我进城了,让他们也过好日子……”尤其是想到母亲拿着通知书背过身偷偷擦泪水的背影时,何美基忍不住哭了起来。但是,看到寨子里那些目不识丁的乡亲和咿咿呀呀正待学习知识的孩子,何美基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第二天总得给乡亲们一个答复啊!
天将破晓时,他面朝县城方向烧掉了通知书。那晚,天下着蒙蒙小雨,何美基颤抖的双手几次没能将火柴划燃。没人能知道,当时何美基的心里是如何痛苦挣扎。
为什么最终选择留在大山中?记者重提这30年前何美基人生中最大的抉择时,他只是憨厚地笑着说:“我晓得山里头娃娃们读书难,我走了,又没人愿来这深山里当老师,娃娃们怎么办?苦竹山就代代穷?我不走,教一个是一个,他们以后有本事,比我一个人当干部强。”
现在,每当提起教过的学生,何美基感到很幸福。逢年过节,不少学生会打电话来问候。年前,在深圳工作的学生何先松给他寄来了500元钱。在何先松记忆中,何老师总是穿着破旧的衣服,他希望辛苦一辈子的老师能买两件新衣服穿。何美基将钱退了回去,但他觉得心里特别满足。
“向秀媛,她成为苦竹山唯一的大学生,现在在县城当老师,很不错。还有黄永熠,毕业后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也回到乡村教书,培养一批又一批乡里娃娃,后来他还当了民族友谊小学校长,成了我的同事,也是我的领导……”
看着孩子们有出息了,何美基从来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不会因为大山里的孩子付出30载时光而遗憾,也不会为了此后失去右手而痛苦。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