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信息聚合

双拐撑起山村的希望——乡村教师杨昌年

2011-08-24 22:14:56 作者:未知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杨昌年在山村任教,已经有了29个年头。18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困辍学在家的杨昌年考上了高坪小学的教师资格,他想将自己的梦延续到更多孩子的身上。那时的杨昌年,迎来了自己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
关注乡村教育,请支持天使
支教(农村支教)
他,驻着双拐撑起山村的希望
\
杨昌年老师拄着拐杖教书
7月15日,假期已经很多天了,家就住在学校里的杨昌年老师家却不时有三五个学生出入,这些都是今年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是来这里领取初中的入学通知书。杨老师不时叮嘱:“大家以后要用心,要努力奋斗,继续争做好学生!”
贵州省锦屏县钟灵乡高寨村高坪小学48岁的残疾教师杨昌年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假期生活。
杨昌年在山村任教,已经有了29个年头。18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困辍学在家的杨昌年考上了高坪小学的教师资格,他想将自己的梦延续到更多孩子的身上。那时的杨昌年,迎来了自己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1985年7月自学考入天柱民族师范在职教育,当年的第一个教师节、被钟灵乡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88年,所教的88届毕业生考入区重点中学的有7人,占全乡的百分之五十,90年教师节被锦屏县人民政府评为“德育先进工作者”……生活似乎给杨昌年铺就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而这一切,都在1995年发生了变化。
一天,在田里栽秧时,杨昌年把裤脚挽起来,看见左脚变形、变小,别人就问是怎么回事,他说不知道,于是一边忙于家务,一边忙于教学,也没有去检查,只是找了一些草药来敷。
杨昌年忙着教学,没有把左腿的异样放在心上,妻子龙细香却有些坐不住了,看见他那情形,就说你这病很严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一下。可是杨老师却因为其工作很忙,脱不了身,去不了。妻子天天催他,他都不听。最后他觉得难过了,才轻轻说了声:“明天下去看一下。”
利用暑假去县里参加电大学习的机会,杨昌年去了一趟县人民医院,一检查发现患了“左股骨骨肉瘤”,医生建议,要么截肢,要么转到贵州省人民医院作“酒精灭活再植术”,就是取出左腿内约20厘米的股骨在酒精里浸泡1小时,再复位夹上钢板,打上钢钉。考虑到今后的教学和生活,杨昌年选择了后者。
但手术需要钱,怎么办?千里之外的杨昌年给乡亲们写了求助信。为了给杨昌年筹钱,乡亲们有的卖了猪,有的动用了准备盖房子的钱,有的向亲戚朋友借,两万多块钱的借款和两千多块钱的捐款很快到了杨昌年的手里。
四个多月后,杨昌年拄着双拐回到了钟灵、回到了高坪小学。那时,杨昌年住在寨子里,从家里到学校,有88个台阶,原来走上一趟只需要几分钟,现在却要花半个多小时。
杨昌年告诉笔者,学校门前现在的这个台阶是2002年才硬化的。当时全部是黄泥,下雨天特别的滑,下台阶时特别的可怕,心里面,因为曾经在这里摔过几次,拐杖摔得很远,身上到处是泥土,学生放学时和他一起走,他边走还告诉他们,小心别滑到,自己却滑到了,学生也很着急,他们拉不动我,他们就叫老师和大一点的同学来帮我。
那时,杨昌年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杨帆远远地看着父亲摔倒,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对笔者说:“感觉心里面很不舒服,心酸,很难受的感觉。看见我爸摔了一跤,我去拉他,拉不动,感觉好狼狈。”
看见丈夫一次次摔跤,妻子龙细香就让杨昌年住在学校里,自己每天坚持送饭。这样,杨昌年几乎全身心都扑在了学校。1998年,他担任了学校教导主任,除了教学任务,还要为学校的建设操心。是年,他为学校新建了一所钢筋混凝土厕所。1999年为学校安装了电话、电铃、自来水、修建了黑板报、乒乓球台,新建了厨房、宿舍楼,购买图书开办了图书室。2000年,买来了白玉兰、桂花树绿化学校校园,为学校开辟了泥土球场、建立了实验室……
就在此时,可怕的“左股骨骨肉瘤”复发了,这一次,杨昌年不得不选择截肢的残酷现实。2000年5月,杨昌年住进了锦屏县人民医院,为了不让学校的工作拉下来,他悄悄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月掏出270块钱请了一个代课老师,协助学校的工作。
5月16号,杨昌年接受了高位截肢手术。做手术的当天晚上,他神经有些混乱,乱喊乱叫的,抓腿啊,乱抓。
清醒之后的杨昌年很难接受没有了一条腿的现实,这时候,高坪小学的孩子们去到了医院看望他。带去的捐款300多块,最多的十块,最少的一角、两角,父母给的一角、两角,他们不舍得用,就捐了出来。这深深地感动着杨老师。为了孩子们、为了善良的乡亲们,也为了家人,杨昌年选择了坚强。
一个月后,杨昌年出院了,他把家搬到了学校,想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但是,没有了一条腿的困难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他回到了讲台,在板书时,他用两只手做支撑,但是手一抬高,拐杖就掉在地上,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慢慢克服,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用一支拐杖反复磨来磨去。
怎么办?杨昌年开始摸索新的教学方法。2003年,他参加电脑培训后,发现了一种画图式窗口教学,在指导学生笔画方面非常见效,就是一个字的每一笔都是用幻灯片的形式表现,然后老师在模型板上模仿,学生再去练习。他将这套软件用在语文教学上,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自从家搬到了学校,九年间,杨昌年没有请过一天假。2008年雪凝灾害期间,他家门口的8层木梯上结了厚厚的冰层,没有办法拄着拐杖行走,他干脆从冰层上滑下来、赶到教室去上课。九年间的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都成了杨昌年的工作日。
在杨昌年的身上,随时都有一张单子,是一年级学生家的电话号码,其中专门对留守儿童作了注明。杨昌年会经常给这些孩子的家里挂电话,告诉家里的老人不要让孩子去爬树、不要让孩子下河洗澡,提醒孩子过马路要注意安全。学生们关于杨昌年的记忆是温暖的,但杨昌年的两个孩子却很少得到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尽管如此,两个孩子很懂事,也很争气,2005年儿子考上了贵阳医学院急救医学专业,2008年女儿也考上了黔南医专护理专业。两个孩子一年两万多的费用成了家里最大的一笔负担。
家里的经济虽然困难,但这些年来,杨昌年还为困难学生交过保险费、扶助过贫困生上学。2008年,杨昌年用节省的2400多块钱买了一台台式电脑,除了在网上搜索对教学有利的资料,他还保存了很多的歌曲,下午放学后,孩子们会来到他那间小小的卧室,挑选他们喜欢的少儿歌曲演唱,而杨昌年自己最爱唱的,则是那首“从头再来”: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
 
 
\
杨昌年老师随身带着的留守儿童通讯录
关注乡村教育,请支持天使支教(农村支教)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