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乡村教育 >
    湘西农村童年演变调查:那逐渐远去的乡土童年(组图)
    2012-03-05 15:04:04   来源:    点击:

     关于湘西农村“童年演变”的田野调查
     


      玩泥巴、跳房子、捉蜻蜓;采野花、抓鱼虾、捕野鸟……一串串欢声笑语留在田野间,飘在油菜花丛中,回响在大自然这个欢乐场里。对无数生长于农村的人来说,这是珍贵的童年记忆,可如今,这样的画面正在渐渐远离农村孩子的童年。“现在的农村娃好像不会跑了、不会跳了、不会疯了、不会闹了。”“娃们整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做作业,别说下地劳动,就连锄头、钉耙都认不得了。”“没有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连周围动植物的名字都叫不出了,身体也没有以前的人硬实了。”“从大自然里吸取的那股纯朴、自然、真诚劲儿没了。”

      本文作者走访了湖南省保靖县的多个村落,对城市化演进、乡村凋敝背景下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与成长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前的农村儿童在城市化进程的裹挟中,在乡村教育应试化、城市化与离农化的趋势下,正逐渐遗失童趣与童真、农趣与乡情,逐渐远离了那些原本宝贵的“乡土”特征。作家莫言说:“农民对土地深厚感情的丧失是一个凶兆。”的确,那从土地中生发出的精神财富,那源于农村生活的优良品质,是当下社会变革、教育改革进程中不应遗失的美好。

    \
    亲近自然的童年正渐渐变得遥远

      童年时间在“缩水”

      保靖县毛沟中学地理教师李清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未,在他的童年里,没什么学习压力,寨上的小伙伴总是“裹在一起玩耍,一起到土里挖红薯,一起到田里收谷子,一起上山放牛、打柴、割猪草、掏鸟窝。农村孩子该做的都做过,该玩的都玩过,过得很充实,很有趣”。在他看来,这样的童年才是像样的。

      然而如今,很多农村孩子的童年没有那么纯粹了,“从年龄上讲有童年,但从实质上看却几乎没有童年了”,真正的童年“缩水”了。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孩子们上学时间普遍提前,学习任务大大加重,是童年“缩水”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与以往哥哥姐姐们带着弟弟妹妹在大自然里玩耍的情形不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没有了玩伴,不少家长干脆把刚刚学会走路的两三岁孩子送进幼儿园。实际上,受管束的时间越早,孩子越容易失去天性。李清明认为,现在的孩子两三岁就要上幼儿园、学前班,天真、好玩、活泼、好奇等天性几乎被整齐划一、规范化的管教模式所扼杀。尽管他们玩的游戏、活动种类很多,但那多是大人为其设计的“规定动作”,很少有“自选动作”,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如何值得商榷。

      学习的压力,更是让很多孩子感觉自己的童年有些“痛苦”。如今,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使孩子们的童年变了味。一所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彭加贝说:“现在的孩子从周一到周五整天呆在学校,回到家除了要完成成堆的作业外,还要走这里跑那里、补这补那,忙得晕头转向,一年难有几次外出玩耍的时间。他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童年的乐趣,就匆匆走过了自己的‘红领巾’时代。”某县一实验小学四(5)班学生范偌珈摊出的休息日作息时间表印证了这一点。他今年10岁,星期六上午9点至11点学画画,下午13点至17点学拉丁舞,晚上18点至19点做作业;星期天上午9点至12点做作业。寒暑假的作息时间安排跟星期六一模一样。

      12岁的田博生原本是乡里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将他和妹妹送到城里的学校读书。从小学一年级起二人就在父母的动员下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上学日里,每天除了要上从早到晚的6节课外,放学后还要上两个小时的辅导班,做不少于两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双休日和寒暑假基本上都泡在培训班和作业堆里,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不敢上树、不敢下河,从来没有翻过泥鳅、捡过野果,从来没有戏水抓鱼,打湿过衣裤。乡里孩子的野性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童真、童趣、童年过早地远离了他们。和许多同龄的乡里孩子相比,他们也许有着更多的困惑与无奈。

    \
    曾经,广阔的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生存空间在变小

      保靖县雅丽中学高中教师王勇今年40出头,受当时农村条件的种种影响,他的整个童年充满了饥饿和贫穷,一年难得吃上几餐肉,从年头到年尾吃的都是杂粮饭。但在他的记忆里,童年是快乐的,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在童年阶段,他不仅体会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在他看来,只有沾满泥巴味地在大自然中成长,生命力才会旺盛;只有充分接近生活,感受生活,才会更加热爱生活。

      然而如今的很多农村孩子却不再有浓浓的泥土味儿了。“现在哪家娃娃都少,大人舍不得让他们日晒雨淋,田里不能去,山上不能跑,成天关在屋里,连犁田种地的基本常识都不晓得。”保靖县野竹坪小学教师田淑梅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被大人精心呵护,从没离开过家人和老师的视线,很多孩子不是呆在家里就是呆在学校,活动范围狭小,视野狭窄,没有什么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连周围动植物的名称都叫不出。”

      谈起现在的农村娃,保靖县野竹坪镇小溪村一位姓李的老人感叹:“现在的娃像‘笼中鸟’,整天被关在学校和家里,几乎与外界隔绝了,只能通过看校园里少得可怜的花草树木,才知道什么时候冬天来了,什么时候春天来了。”谈起孩子们渐渐远离自然的现实,某县一所实验小学的校长很无奈:“上面对搞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都有明文规定:不准动用车船,实在要搞只能在县城5公里范围内简单开展活动。左一个‘条条框框’,右一个‘条条框框’,即使我们有把孩子带出去开阔眼界的想法,也很难办到。”

      这样的问题在县城里更突出。在保靖这个人口有五六万的小县城中心,唯一的公共活动场所就是原县政府搬迁后闲置下来的一个篮球场和一个象征性栽了几棵树、面积跟篮球场差不多大的休闲场地,每天在这里聚集的孩子仅3岁以下的就不止100人。有的家长见地方太窄、玩耍的孩子太多,又无围墙栏杆,怕孩子不安全,干脆让孩子一天不出门、不下楼。“上班日,我们没时间把孩子带出去,只有到了双休日,忙得过来时才能把在屋里闷得太久的孩子带到外面走一走、转一转。”杨燕女士说。

      因为生活空间狭小,很多农村孩子无法感受广阔的真实世界,就把精力投放到了虚幻世界中,在电视、电脑前消耗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宝贵时间,更加错过了回归自然的那份乐趣。“网络对孩子的诱惑力太大,别说休息日,就连平日里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很多孩子都会背着家长和老师溜进网吧或游戏厅玩上一阵子。”采访中,一位姓彭的家长担心地说。调查显示,城镇里95%以上的学生和农村乡镇80%以上的学生有上网的经历和爱好,这对于课余生活单调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今年37岁的王树梅谈起这种现象时说,她的童年纯真、质朴,没有机会见识网络和电视营造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可这却让她从最本真的大自然中感悟到了自然的神奇与曼妙,也让她拥有了真诚。

    \
    帮助家里剁猪草

      童年孤独在加剧

      春天和小伙伴们去山上采野花,夏天去溪里抓鱼虾,秋天和小朋友们成群结队地去坡上找野果,冬天去雪地捕鸟儿。一个寨就一台黑白电视机,电视信号全靠竹杆上的天线接收,三两个台还总是“时隐时现”,一大群孩子挤在这样的电视机前评头论足、谈笑风生。有时逢村里人办红白喜事,一群小伙伴就能到田坝子看上一场电影,赶七八里山路也不觉得累。普戎学校学前教育教师彭雪蓉描述的热闹童年,如今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已经很陌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乡村教育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