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校之道,教师为本”。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也是山区薄弱高中建设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边远山区学生们,大都是在其教师的教育、启发、引导下完成丰富生活、积累情感、捕捉灵感、提高认识、积累语言、开拓视野、表情达意、巩固技法,做人做事的,边远山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抓好边远山区教师队伍稳定工作,对于促进山区文化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事用人制度的改革,通过公务员招考、选调、公开选拔等方式,很多边远山区30—40岁的中坚骨干力量调离原工作单位,给边远山区文化教育发展带来系列的负面影响。边远山区由于贫穷落后、资金短缺,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吸引力,诸如教师聘任制等的实施,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山区农村教师队伍不稳,不仅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身为一名边疆民族边远山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笔者通过以下调研,对边疆民族边远山区的教育感到忧心忡忡,认为稳定边远山区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易武乡概况 易武乡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北部,地处北纬21°51′—22°05′,东经101°21′—101°37′。 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达100公里,辖易武、纳么田、麻黑、曼腊、曼乃、倮德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全乡土地面积878.2平方公里。易武乡境内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切割,辖区最高海拔2023米,是西双版纳州第二高峰。 二、易武乡师资情况 全乡中小学教师县上下达编制171人,现有有公办教职工137人,实际缺教师38人。从教师分配结构看,138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29人,工人9人,小学专任教师 101人,初中专任教师28人,本地教师128人,外地教师4人;从学历结构看,本科37人,专科79人,中专12人,高中(中专以下)3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和100%;从职称情况,高级职称2人,中职职称81人,初级职称42人,未评级的7人(包括县上安排的0名代课教师)。 三、笔者通过制定问卷,向社会各界发放书面问卷表51份。其中,乡党政机关6份、教师30份、社会各界人士15份。调研问卷表汇总情况如下: 1.学校基本情况 (1)学生和班级基本情况(见图) (2)教师基本情况(人)(见图) (3) 近三学年教师流动情况(人)(见图) (4)近三年学科教师情况(人) 易武中学(见图) 易武小学(见图) 曼腊一贯制学校(见图) (5)教师收入主要来源:易武乡教师收入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其次有部分当地教师有自种自管的茶园销售收入。 (6)学校开设课程情况,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开足全部课时。 (7)教育教学质量:近三年来,易武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是:2008-2009学年全县排名第二名;2009-2010学年全县排名第三名;2010-2011学年全县排名第四名。 (8)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一是由于学生学员层次不齐,优秀学生流动性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流动到县民中、南腊中学等条件较好学校;二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县编委下达给易武乡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171人,现有公办教职工137人,实际缺教师38人。在147人中,县上聘任后分配给我们的代课教师就有13人,而且科目不配套,英语、物理科教师紧缺,造成完小1至4年级包班教学情况。教师数量配备不齐,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是我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困难突出,教师缺额大,教师来源困难。近几年来,山区乡的老师想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坝区镇和县城学校工作,结果易武山区的教育和坝区镇之间不平衡问题就越来越严重。好的老师都想办法调走了,特别是青年教学骨干,没人愿留在易武山区,都往县城和坝区镇里调,留下来的多数是老教育工作者。易武乡学校骨干教师频繁调动,造成易武乡学校教师严重紧缺,该招考的又招不进来,教师队伍建设困难加大。教师结构比例、专业搭配急需改进,尤其是一部分优秀初中教师调到县城区和坝区镇学校任教后,初中英语、物理等学科教师紧缺,教师缺编数量较大,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这样不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且代课教师工资旧帐未还又添新帐。因为缺乏师资力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师的轮训学习、知识更新等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部分教师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缺编教师大多由易武中小学校自聘教师顶岗,加重了易武中小学校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自聘教师大部分是中专、高中毕业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被拔高使用,从教比较吃力,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