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代表与媒体见面 云南网讯 (记者 杨之辉 普日果萱 念新洪)“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改善了我们藏区学校的基础设施,不仅新修了教学楼,添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的宿舍条件也比以前好了,添了洗澡间,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德钦县第一中学的人大代表,也是藏族老师的阿宗向记者诉说了心中的喜悦。 情况在改善,但是农村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历届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月23日,四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与媒体见面,讲述农村教育的现状和自己的期盼。 乡村教师代表刘卫粉 【现状】 当地留不住教师人才 少数民族学生流失严重 今年两会期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何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承,现在云南的教育体系缺编很大,光大理就有1000人以上,而美术、体育、音乐老师更是凤毛麟角。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综合素质高的老师“不想来”,素质太低又“进不去”,高不成低不就是普遍问题。因此,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从关心教师编制、待遇等方面入手。 边远地区留不住好教师也成为几位乡村教师代表共同的“心病”。河口县桥头乡中心小学的李开友老师说,由于当地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很难留住外地招聘来的特岗教师,有的老师把学校当做跳板,呆一两年就离开;有的甚至还没放下行李,看了学校的情况转身就走了。 藏族教师阿宗是德钦县第一中学的副校长。她向记者介绍,德钦县是云南海拔最高的县,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很多外地教师不是不愿意留下工作,而是身体根本适应不了;同时,由于学校偏远实力弱小,学校老师最高只能评到副高级,往后几乎没有了工作目标,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许多教师只好选择出走。 除了人才,少数民族学生流失的现状也困扰着几位乡村教师。罗平县第一中学的刘卫粉老师生于1987年,是个年轻的代表,更是当地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布依族女孩。大学毕业后,刘卫粉回家乡学校成为一名化学教师,而学校里能上到高中的布依族学生少之又少。“这样下去,怎么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刘卫粉很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