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秋意,暖暖关怀。07年国庆之后,一支由我们一师范的实习生,长沙市火星小学的3位老师,参加秋令营的火星小学的学生,长沙梦创公益总策划人李磊及其他成员组成的近三十个人的队伍,满载着激情与梦想,怀揣着新奇与兴奋,登上了开往吉首的火车,去往湘西保靖县夯沙镇立口小学,开展:“手拉手、心连心,让我们一起快乐成长!”的秋令营活动及爱心支教活动。
我们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总共有十来个,被分到五个不同的支教点,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我和另外的三个校友在秋令营结束后被留在了立口小学——秋令营的营地。那是怎样一所破败的学校啊!没有窗户,没有电灯,黑板是斑驳的,地板是不平整的,两层的木楼,像饱经风霜矗立已久被人遗弃的房子!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所小学!比起当年我读的那个小学不知要差多少倍呢!
由于我在立口小学只呆了两个多星期,并且前一个星期参加了秋令营活动,只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支教。下面,我简单的描述一下我对当地学生进行的调查,并谈谈我对我们这次活动的认识与感受、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
(一) 立口小学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1.由于立口小学是所村小,最高的只有四年级,所以读完四年级的学生就开始了第一次分流:家里供得起的继续在夯沙镇的中心完小——九年制义务小学学习。家里特别困难的则终止了他的学业生涯。也有到六年级才辍学的,这其中不乏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而在中心完小毕业的学生中又有3/10-4/10的学生选择继续高中学业,也有极个别学生能最终考上大学。一般情况下,他们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2.这些孩子的父母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有一方外出打工的,要么母亲留下照顾孩子和老人,要么父亲留下。也有个别父母都不在或都在的情况。都在的原因是家里情况比较好或者孩子比较多比较小,而老人不健在。其中我住的那家就是父母都在的。父母都不在的原因可能是离异了而家里老人健在。说到孩子个数,通常情况下每家是两个,但若没有生男孩,则孩子会多一些。比如我住的那家里就是三个姐姐一个弟弟。
3.关于学习情况,立口的孩子都比较爱上学,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大声而稚气的读书声中听出来;也可以从他们每天按时上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积极上交中看出来;更可以从他们常常没有足够的衣服鞋袜御寒,鼻涕总是挂在脸上,但是他们却毫不在意,坚持上课中感受出来……
4. 立口的孩子由于生活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从小被迫接受像爬山、受冻这样的锻炼,因此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大病,都比较健康。家里特别困难的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父母身体不好无法在家做农活或外出打工。那里的老人平均年龄都是80-90多岁,身体很好,通常能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5.立口小学全校有学生100多人,在这些孩子当中,学前班的大多是因为父母没时间或没人管而送过来的,用当地老师的话说就是把学校当成托儿所了。这100多人中间估计有2%左右有一些痴呆症状,有1%有自卑心理,1%心理成熟较早,不能接受父母的离去,表现出很焦虑痛苦。而其余的孩子,他们往往在父母离开后的一个星期内有不舍、有孤独、有焦虑、有难过,但很快他们就会融入集体中恢复快乐的情绪,忘掉父母离去的伤痛。我分析,之所以会是这样应该与立口特殊的情况有关:一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单亲抚养,没有完全失去家庭的情感支持;二是他们大都是以村为单位结伴上下学,能从良好的伙伴关系中体验爱和温暖还有归属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爱的缺失;三是他们年龄都尚小,对情感的体验不太深刻。四是他们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差不多,这让他们不会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总体来说,由于没有留守儿童问题滋生的沃土,他们并未表现出留守儿童典型的心理行为症状。他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几乎个个淳朴善良、天真快乐,似乎完全体会不到生活的压力和贫困的烦恼!这是让我倍感欣慰的地方,因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应该表现出来的特质!因为家里没有足够人手,这些孩子也早早的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比如做饭,扫地,洗碗。
6.当地人的经济情况:村民家里一般都养有牲畜,种有各种农作物,牲畜当中只养一头年猪,牛主要是用来耕地的,很少杀掉,有一头的也有大小三头的。几乎每家都种有稻谷、玉米、红薯凉薯、冬瓜、南瓜,等农作物。而把自给剩下的稻谷卖掉是他们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玉米及红薯通常是用来喂养牲畜的。每家的稻田都很小很分散,属于高山梯田,收获的谷子及肥料什么的都是靠人用背篓背上背下,有时候光走到菜地或田地都要很久,别说来回背东西了,其辛苦可想而知。他们的另一个经济来源不用说就是外出打工了。
7.他们虽然深居海拔约1400米的高山群内,但近年来由于国家政府的关注与热切帮助,目前已经修通了一条直通到村寨的盘山公路,村民可以乘坐中巴车去赶集买生活用品,每家每户也基本上有了最贵重的家电——彩电,并且由于有了卫星接收器,他们对外界的信息把握也很多。村长家里还是移动代理点,安装了电话,也有的人用上了手机,渐渐摆脱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一点也是令人欣慰的。
(二) 我的认识
1.支教首先来说有个“支”在里面,我们是要去缓解当地师资不足的压力,而不是给他们带去麻烦,所以我们去支教的志愿者首先应该做好专业准备,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堂课。由于我们并不如当地老师了解他们的学生也不如当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所以我们应该多谦虚询问当地老师的意见,征求他们的建议。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是师范类专业的,是来支教奉献自己的,就目中无人,不认真对待。这样就能让当地人和老师切实体会到我们是真诚的来帮助他们和锻炼自己的,而不是来给他们造成麻烦的。
然后支教还有个“教”,我们的教不仅要体现在教知识上,更多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做个快乐的充满爱和感恩的有理想有未来的人!其次是要把我们外面的信息带给他们,让他们了解周围的世界更多一些,并从小树立要靠自立自强,靠读书走出大山的目标。
2.我们的志愿者除了要做好专业素质准备外还要做好心理素质准备,这里包括适应能力,坚持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等。首先说适应能力(这里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性是衡量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高低的标准,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们势必要学会适应,而不是逃避和拒绝改变自己以往的行为习惯。否则不仅会妨碍你工作的顺利开展,生活的舒适感及满意度,也会导致你的人际关系紧张和情绪的恶劣,即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做好这个准备是说在支教之前应该了解自己适应环境能力的情况,看是不是需要进行足够的培训和锻炼,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应该轻易下决定去!这样对自己和支教的学生都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你为此失去了其他的机会,而他们也需要的是一位很容易就能接受他们,适应他们,情绪很好的老师。坚持力和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准备同适应力的准备是一样的,这些都是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做好一件事必备的素质。如果你到了那里以后发现你的这些准备并未完全做好,那么也不要慌张,我们要树立一种意识,就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去湘西支教,我们并不一定能带给那里的孩子很多东西,我们更多的是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应该要把握,不要轻易放弃,想回来就回来。要明白如果你在想回来的时候坚持下来了,其实你就战胜了自己,获得了一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