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考◆
经常被问到为什么要从事教育行业,一般情况下我会说:“也许是从小到大那些感动过我的老师给了我动力。”有时会补充说:“那些摧残过我的老师给了我更大的动力。”文|付国强 2015教育创新研修生 当我面对学生的时候,时刻都在问自己,我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哪些是对他们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当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凭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知识就下结论有些武断。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就一定对吗?物质奖励就一定不好吗?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什么容易人格完整?如果真要是每个人都人格完整这个社会会怎样?中国的现行教育真的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吗?…… 这些问题在困扰着我,给了我寻找问题答案的动力。 四年级有个男生让我印象深刻,经常见他和比他大很多的中学生混在一起,时常两手插兜缓步行走,见到我就喊:“强哥,强哥。”虽然我告诉他别跟我称兄道弟,但是内心竟然喜欢他的每一个言行举止,在他身上看到了我希望看到的一个优秀学生的太多特点。他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但经常能回答别人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读课文最流畅,还能跟我聊三国演义,银河系,说我的英雄联盟的操作太烂了,亚索每次都能把我吹起来。发给他考试卷的时候我说再认真点答题,可以考得更好,他说你也不给我什么奖励考那么好干嘛?他父母离异和爸爸一起生活,穿得很干净整洁,他爸爸给他买点读机和智能手表。有一次他用手表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一个朋友想跟我聊几句,电话那边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我混吉首(吉首市,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城市)的,到那边有事情可以找我。”他上课也经常捣乱,但却是一个内心很敏感的孩子,通常给他一个眼神他就心领神会停下来。我觉得他已经成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作为老师教给他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打破他原有的生活就可以了,然而我特别希望有能力让他更加优秀。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两句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努力向成为一个师范得漂亮的老师努力。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育理论和提高教育能力。了解弗洛伊德,斯金纳,杜威;了解进化理论,社会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了解卢安克的农村孩子的真实需要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伙伴。 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这个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思考,生成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说出来求交流,求指导,求成长。 人有一个器官叫大脑,组成它的上千亿的神经元通过无数轴突树突彼此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主要通过生长、修剪和组成新的突触来实现着它的建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人认知和情感的建构过程,它模拟着世间万物的逻辑。比如说掌握一套语言,那么这套语言的逻辑对应着大脑的物理的逻辑结构。所以我们呈现给孩子什么样的逻辑,他们就可能会熟悉什么样的逻辑,比如经常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去听美妙的音乐,去进行人际交往等,而逻辑很多时候是相通的,孩子的思维会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外在往往表现出很有灵性,对新的事物表现出很好的接受能力。一个从小就亲近大自然的孩子一定就有一种特殊的灵气。也许在他学习物理生物以及动手能力上会有所展现。 逻辑呈现出来孩子未必会亲近它,很多时候也需要我们的引领,这个过程就是对一个事物的兴趣的培养过程。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应该是能从中得到快乐或者说消除了痛苦,也就是能满足需要,一个事物能长期满足你的需要,会让你对它产生兴趣。而这种需要如果很强烈而且很难从其它事物那里得到满足,那么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所以把握孩子的需要很关键,有些需要很容易就被其它事物抢走了,有些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制造需要来实现。比如有的孩子家境贫寒,摆脱贫寒就是一种需要,这时候如果你让他明白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就很可能摆脱困境,那么他就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如果你能让孩子喜欢,他们对你有兴趣,能从你那里得到愉悦,那么你教给他们的知识也和愉悦产生了联系。人性也许很简单,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一件事带给他的痛苦多于快乐,兴趣自然就会消退。一些人做慈善做公益,去支教,一切利他行为如果主观上得不到快乐,也一样不能维持兴趣的。 对于兴趣,我有很多的思考,关于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也在不断地探索,如果你也同样对此有兴趣,很希望能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我们并不是没有目标,我们在奔向的正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并不是没有信心,我们对正在做的事情最有信心;我们并不是没有意志力,我们的意志力在为此时正在做的事情保驾护航。而如果现在我的膀胱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我特别相信我的意志力会帮助我放下眼前的一切实现解救可怜的膀胱这一目标。 有关研修生内容请访问:2015天使支教“教育创新研修生”招生公告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