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印象◆
文|廖有华 2016届支教志愿者 2016年7月24日至28日,五天的湘西保靖县夯沙乡(吕洞镇)、夯吉村及立口小学的行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亦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现代城市文明洗礼下的偏远乡村 遥想当年,基本与世隔绝的宁静山村,村民们过着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劳动之余对对山歌,打打苗鼓,自娱自乐,自得其乐,做做手工,男耕女织,相夫教子,过着传统农业社会下的幸福生活。自打与外部联系增多后,宁静的村庄逐渐被外部世界所迷乱,一切向钱看:订亲嫁女,红白喜事不再送物改送钱,孩子上学要用钱,看病就医要花钱,似乎一夜之间,钱成了一切,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于是,村庄里的青壮劳力几乎都外出打工,留下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以夯吉村为例,最多时400多户村民,几乎每户都有至少1人外出打工,现在仍有夫妻双双30余对在外打工,留下子女给老人抚养,而老人还要负责家里的田地。目前,夯吉村的现状是: 1、粮食基本自给自足。每家除种植够一年吃的水稻、玉米外,其余会种部分茶叶,还有部分土地因无力照看而放荒。蔬菜有少量品种,尚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全部,还需到乡上集市购买。 2、孩子平日的零花钱易得,且基本都购买了小食品,在城市食品安全都无法完全保障的情况下,小食品的安全谁能负责? 3、乡村小学教师缺失情况依然严重。 4、苗家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农耕传承的问题。 5、走访中,孩子几乎不再会唱苗歌,苗鼓(村委会倒是组织几个小孩在练习苗鼓)等苗家传统的东西。年轻人,少年等几乎不会去种地,现在的田地几乎是40岁以上甚至5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打理。 我们能给孩子带去什么? 在大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作为支教老师,也许做不了太多。但可以尽力去做些引导性的事情。 1、提供有品质的陪伴。 2、主要针对留守儿童。孩子成长过程中因父母的缺失而可能产生的人格缺失,因而在陪伴过程中可以弥补部分缺失,但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 我们怎么做? 我们自己的归属感的建立。天使支教的归属感,支教老师的归属感的建立,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建立自身文化、家乡的归属。 空杯心态。先学习、适应乡村生活,了解孩子们的需求而后才会有所作为。切忌以城市人的价值观去看待和引导乡村的孩子们。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