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探索交流 >
    “吃”什么,你就“长”成什么
    2013-01-02 09:20: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坤喆翻译    点击:



     

    插图:菜心
     
        在德语中,有这么两个词,发音完全一样,意思却不同,分别意为“去当、去成为”和“去吃”。于是,有句谚语就利用这一点玩了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吃什么,你就成为什么”,指的是,我们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吃什么。这不难理解,如果用低质量的食物来“喂”我们的身体,那么身体就很难健康。

        你们当中可能有人曾走在美国的大街上,然后惊异于眼前很多人的体形:宽度和高度几乎一样。这些肥胖的身躯并非一口吃成,而是一盎司一盎司被那些“快捷方便,却高脂、高糖、低纤维”的食物堆积起来的。

        肥胖症现在几乎随处可见,而它带给那些胖人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很多人在乘飞机时都会想:自己的邻座可别是个大胖子。

        那些用不当方法对待自己身体的人,往往会否认“是我吃的东西导致了我的大体形”。可事实上,他们的今天就是他们所吃的食物造成的。

        相比于“填充胃部的垃圾食品”,那些“头脑的垃圾食品”其实更可怕,害处也更大。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这种有害的“头脑垃圾”大有市场,它们慢慢地、悄悄地溜进人们的头脑,暗中破坏原本理性的思维,降低原本正常的感悟力,废止应有的道德标准。和那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一样,它们也有着好看的外包装,美化了其隐藏的危险。最糟的是,一旦你开始习惯它们,它们便向你索取更多,直到你完全上瘾、无法自拔。

        这种“头脑的垃圾食品”,有很多个名字——“任天堂”、“海豹突击队”、“去死吧!”、“重击你的老板”或“酷刑”。没错,它们是网络电子游戏,很容易得到,几乎每家的孩子都在玩。它们通常有这样的广告语:“欢迎来到×××,我们提供给你最暴力、最野蛮、最酷虐、最血腥的网络电子游戏。”

        好吧,“欢迎”来到战争,“欢迎”毒害自己的头脑。

        “在美国,孩子们通常在7岁时就开始接触这类‘战争’”,我丈夫约翰·奈斯比特在他1999年的书《高科技、高接触》中就曾警告过。

        美国人曾被1999年4月20日的科伦拜高中凶杀案所震惊。两名17岁的男孩把他们的谋杀幻想付诸现实,结束了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15个人的生命。他们日复一日地受着电子游戏的毒害,以致最后去模仿游戏中的暴力屠杀场景,将之变成了现实。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可这个国家依然并未警醒。电子游戏产业带来的税收,似乎比逝去的生命更重要。于是,杀戮仍在继续。与过去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暴力和凶杀相比,网络游戏的不同在于,玩家不仅在看,也是“参与者”——扣动扳机、实施凶杀的参与者。

        去年12月18日发生在美国桑迪·胡克小学的惨案,是美国最近发生的“最残暴”的屠杀。20岁的凶手据悉“着迷于军队射击游戏”,于是他“射击”了自己的母亲、20个那么小的孩子和6名老师。

        我们已面对太多的暴力,生活中已有太多的“头脑垃圾食品”。在西方,语言变得越来越粗俗化,最畅销小说的榜单越来越多地被“性”和“犯罪”题材所占据。市场是要依需求而定,但不能总是随波逐流。

        别再欺骗自己了,因为“消费什么,你就变成什么”,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如此。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十几岁的青少年在玩暴力视频游戏达到一定年头后,就会对身边人有很强的攻击性;在这一点上,女孩和男孩一样。

        作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我们其实可以选择,正是我们自己决定着给自己的头脑喂什么样的营养。为什么不停下几分钟想想:你到底正在用什么来喂自己的头脑?是那种让你越变越糟的“食品”,还是助你真正成长的“食品”

       多丽丝·奈斯比特,是畅销书《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和《中国模式》的联合作者,以及《梅琳:我的中国》的作者。

        (作者欢迎中国读者通过邮箱doris@naisbitt.com和她联系。)

         相关阅读: 沉迷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会让儿童出现僵尸化趋势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探索交流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