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探索交流 >
    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2014-10-21 13:41:12   来源: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点击:


    丁肇中对话青年师生(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识到我的能力很有限,所以就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说。

        1974年11月,丁肇中所领导的实验组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并将其命名为J粒子。J粒子的发现表明了第四种物质基本组元——粲夸克的存在,开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领域。这个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十一月革命”,丁肇中也因此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报告结束后,有学生问:“天分在您的成就中起多大的作用?”丁肇中做出了如上回答。他还说,在麻省理工学院有1000多名教授,他是唯一不教书的,“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那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到您的阿尔法磁谱仪研究团队?”

        丁肇中说,一个条件是脑子清楚一点,另一个条件是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接着,丁肇中再次提到“只做一件事”。他说:“我一直说我就只能干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同时从事过两件事,这是非常关键的。” 

        现场有中科院青年教师问:“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怎么办?”

        “那就对了!”这个答案让在场不少人听起来有些意外,丁肇中解释道,如果实验与理论相同,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科学,只有推翻了旧理论,才能不断向前走。

        曾经,在丁肇中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给出了200余种理论。有人问他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他回答:“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他说,“经验,至少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专家,更没有意义。”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当天,丁肇中回顾了他从1974年以来的研究历程说,“最重要的体会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

        现场有学生问道:“您说过您父母曾对您的兴趣进行培养,请问二老是怎么培养的?”“无论我选择什么他们都鼓励我。”丁肇中说,特别是学心理学的母亲从来没有责备过他,更没有逼迫他学习,让他拿所谓的100分。这也让他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中选择“不干扰”。

         人物说明: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华裔美国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探索交流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