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说来,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看书,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心态。一是认为孩子以读课本为主,不应该看太多的闲书,尤其是页码少字数少的图画书;二是认为孩子的阅读非常重要,每一本书都很重要,书不能随意读,要看阅读指导,要听专家意见。
老实说,以上这两种态度,都是我所不取的。在我看来,书,就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玩具,也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仅此而已。
不要用成人的视角;体会孩子对书的感觉
昨天,我去参加一个家长沙龙。一位妈妈说,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去游览西湖。结果呢,自己感觉兴致勃勃,孩子却索然无味。她就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西湖一点也不好看不好玩,整天看到的,就是晃来晃去的屁股!
的确,家长的视角,其实是和孩子不一样的。当你近看曲院风荷的时候,孩子看到的是屁股;当你远眺三潭映月的时候,孩子看到的还是屁股。最后呢,就有了家长和孩子对西湖截然不同的评价。
我们经常说,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这样才能有孩子的视角和心态。那么,我们要不要也趴下来看书,获得孩子把图书当作玩具的心态呢?
我认为非常非常非常有必要。
第一个非常必要,指的是不要用成人的视角,给孩子选书。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去挑选。哪怕,只是两三岁的孩子,挑的根本不是家长认为应该读的书; 第二个非常必要,指的是不要教孩子怎样去读。家长的读法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对书的理解。你看到的是背后的教育意义,孩子就是单纯地喜欢里面幽默好玩的一面;
第三个非常必要,指的是不要赋予阅读其他的意义。对于孩子,阅读和玩玩具、过家家应该是一个层面上的意义,就是好玩。要让孩子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其他。只有孩子真正觉得有趣,才有可能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不要把书供起来;让孩子自由地阅读
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孩子学习”的家长,现在是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就借着怎样看待孩子的阅读,来谈一谈怎样培养孩子对书的态度。
我知道,很多家长很尊重书,很敬重书本所代表的知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本身还代表着阅读的快乐,此是后话,暂且不表)。那么,每一本书都是老师,都应该规规矩矩严肃认真地对待。
于是乎,你就看到很多家长,非常看不得孩子看书时的姿势不对,看不得孩子把书弄脏,看不得孩子在书上写字画画,看不得孩子折书页,看不得孩子借书给别人,看不得孩子把书撕破……
那简直既不尊敬图书和知识,也浪费了父母的金钱和心血!但是,且慢,难道父母给孩子买书,真的就是为了把书给供起来,或者,当作老师一样尊敬吗?
的确,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图书,尊重知识。但是,比保护好图书更重要的,是享受读书。
我经常反思,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知识,打开思维,获得享受……无论怎样,我想阅读最终还是要影响到人,这才是作者写出来,出版者印刷出来的最终目的。
我去每个人家里的时候,都会专门去看看他们的书柜。其中,令我最为痛心的还不是家里凌乱地摆放的图书,而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却还没有拆封的那些书。
我有一位好朋友,阅书无数,但从来不收藏任何一本书。他每看完一本书,写下读书笔记,记下重要的书摘,就转送他人。我其实很欣赏这种读书的方式。
不要给阅读设置门槛;阅读本来就是开始
在中国的儿童养育和家庭教育领域内,有很多奇葩的行为。
譬如,几个月的孩子,要送到商场里的全套装修封闭房间里,让几个没有教育资质的小姑娘,带领着学习怎样拿东西,怎样爬行,怎样挥手。我就不明白了,难道这种属于家庭亲子享受的亲密互动,怎么就不能在自己安全舒适空气通畅的家里进行,非要花费一个小时几百块去上什么早教课程呢?!
同样的,我也无法理解,很多阅读专家认为,普通的家长和孩子,不会读书。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绘本,哪怕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哪怕表达的是全人类都会体会到的亲情。他们要把一个绘本,拆开了,分解了,每一图画是怎样构图的,每一个字句是如何蕴含深意的,每一种颜色是如何搭配的,甚至是每一个蚂蚁代表了什么社会映射,每一个小草倾斜的角度是什么寓言……
我把这叫做基于商业化和专业化的“过度关注”和“过度指导”。对于普通的家庭,根本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伪专业门槛”。把本来可以轻松做的事情,弄得神秘兮兮。
也就是说,在孩子阅读的这件事上,那些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资格陪孩子读书”的论调,请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
家长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看自己喜欢的书,这就足够了!
阅读本身,就是孩子自我认识、自我学习的过程。如果连这个也要设置门槛,难道不是一件最为可笑的事情吗?
换句话说,就算一本书里蕴藏有无数的知识宝藏,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而不是事先去告知和指导。 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当我们正在欣赏一部电影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随时剧透,那岂不是很令人讨厌的吗?! 不要剥夺阅读的快乐;喜欢的事才能持久
很多家长很担心,如果放任孩子去自主阅读,会不会他们只看那些粗浅的漫画,学不到什么知识呢?
我很理解,但从不担心。为什么呢?因为,阅读是一个自我品味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就是说,根据人的认知,小时候看漫画绘本,大一些看童话、青春文学,后来看科幻侦探,然后看经典文学名著,最后看思想专著、随笔散文乃至宗教心灵典籍。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其核心就是:每个阶段的阅读,都可以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所以呢,当一个孩子还对屎尿屁感兴趣的时候,你非要他读经史子集。那么,就算他生硬地背诵了,也没有享受到乐趣,也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没有获得相应的知识。最为可惜的,就是很有可能破坏了孩子奠定一生喜欢阅读的习惯。
我们小时候,都有某种食物如果吃多了,会造成“吃伤了”(以后再也不吃了)的后果。而在孩子的阅读上,如果一味追求阅读的高大上,那么,也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读伤了”(以后再也不想读了)的后果。
所以呢,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看一本书,愁眉苦脸的时候,不妨劝孩子去玩一会(可惜的是,这种情况大多是在看课本)。
同样的,当家长看到孩子看一本书,手舞足蹈、乐不可支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干扰、阻止或教育他,那是他最好的时刻。
至于“孩子看到不好的书”的担心,我认为也没有必要。这么说吧,现在只要是公开出版的,口碑不错的,都是开卷有益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让家长放松心态,让孩子自由地读书,快乐地读书。这远远比看哪些书,看多少书,怎样看书,重要的多的多。
【文章来自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