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有很多传统做法,看上去很美,但却经不起深入推敲。 比如广播操。全中国所有的中小学每天都做广播操,这是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定。用意无可挑剔: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培养纪律意识。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的广播操,队列严整,动作整齐,气势宏大,俨然阅兵式一般。 可是,我们禁不住要问:从小学到高中,中小学生经历了12年2000余场次的广播操训练,有多少学生因为课间操而改善了身体状态?有多少学生因为课间操而喜欢上了体育锻炼并养成了锻炼习惯?再进一步追问,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课间操而建立了秩序感? 这个问题,没有大量的调查和数据当然无法作出准确回答,但是面对当下中国学生羸弱的体质,面对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孩子们动不动晕倒的新闻报道,面对社会上凡是公众聚集的场所必然存在的争抢、夹塞和拥堵现象,我们就不得不怀疑,这种整齐划一、机械单调、追求形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广播操,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究竟有什么实际效益。 还有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目的更高尚:通过庄严的升旗仪式培养孩子对国家的热爱。经历了12年500余次的升旗仪式熏陶,我们的孩子是否对国家充满了热爱不得而知,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很多体验了500余次升旗仪式的学生长大成人以后,在参加各种有升旗仪式的活动时,对冉冉升起的国旗和轰然奏响的国歌无动于衷。 我不知道美国中小学有没有这样的每周升旗仪式,但是,在美国各种大型聚会上,只要有升国旗这一项仪式,全场不管有多少人,都会自动起立,每个人——无论老幼,都会把手放在胸前,向着星条旗行注目礼。 一个教育活动持续12年都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什么我们还不认真反思如何改进? 再说说教师节。很多学校,在教师节都要组织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或者撰写、诵读相关的尊师诗文,或者献上鲜花之类——学生自愿向老师表达节日祝贺是另一回事,是值得肯定的良好行为和品质,我这里说的是学校统一组织的“官方行动”。 我对此一直疑惑:掌握教育权力的教师自己过节,却要组织那些被管控的弱小的孩子们向自己致敬,这是不是有些滑稽?设若有个“官员节”,官员们组织老百姓向自己表达敬意,那一定会招来一片反对之声。当我把自己的观点跟一些老师交流时,大家纷纷说:对孩子进行尊师教育没有错啊!难道孩子不应该接受尊师教育吗?这也是一种教养和文明啊! 教师节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没有错,但对学生而言,尊师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这种情感一定不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教育”出来的。要想让学生尊师,首先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关爱。有了这种感受,不让孩子尊师都难。 我校的一位常老师,今年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入学仅仅三天,她让孩子们用画笔画一画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结果全班31个孩子,有16个孩子画了常老师的样子,说长大以后做常老师。常老师问为什么,孩子们回答:常老师好漂亮哦!其实已过不惑之年的常老师虽然不丑,但也算不上漂亮,孩子们之所以觉得她美,就是因为她对孩子好! 可见,我们的很多教育都是基于成年人的一厢情愿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基于强大的习惯势力。这些无用或者低效的教育大量充斥于校园,让孩子们厌倦了学校,厌倦了学习。 怎么办? 我们学校针对这些“无用的教育”做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开学典礼,这也是所有学校的必做项目,是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取消了惯常的思路:没有邀请各级领导(虽然对一所新建学校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安排校长老师讲话,而是把开学典礼和面具节整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开学欢乐大Party。 开学典礼上,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面具,开心极了!过后,我访问了一百多位小朋友,他们众口一词地表达了对开学典礼的喜欢!有的孩子还一再追问:明年的开学典礼还这样好玩吗?我专门询问了从外校转来的中高年级孩子对过去开学典礼的印象,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提取的关键语句是:没多少印象;就是领导讲话、老师讲话,不停地讲话;在操场上站了大半天,晒了一脸油汗…… 课间操、升旗仪式、教师节庆祝……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我们学校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很简单:做孩子喜欢的教育!因为,不管我们怀揣多么伟大的理想,不管我们多么呕心沥血,如果我们的教育不为孩子们喜欢,我们的努力差不多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作者 李振村 文章转载自 当代教育家】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