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家长跟我反映,这图画书到底应该怎么读,为什么您推荐的书在我家一点儿也不奏效?也有家长在亲眼目睹了我为孩子们读书之后,更加焦虑地问,为什么您读他会听,我读就不行?
我想说,这些因为“读不好”图画书而焦虑的家长首先肯定都是好家长,他们想为孩子们读书、想带孩子进入图画书世界的心意是值得嘉奖的,这里唯一需要考虑的无非“技巧”两个字。
所谓“技巧”,既包括选书的技巧,也包括读书的技巧。
我尝试用自己当了数十年编辑的经历,从这两个方面来替家长解惑。
先来说选书。面对每年推出成百上千种新品的童书市场,选什么、不选什么,别说家长们感到头疼,让当了那么多年编辑的我来为自己的孩子选,估计也得挑花眼。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章法,一般来说可以遵循几个原则:年龄层、主题、目的。
年龄层
稍微正规一点的出版社都会大概标注某本书适合哪个年龄层的孩子阅读,以便家长在购买时按图索骥,例如,“0.1.2”系列,一望便知,是适合从0至2岁孩子阅读的图画书。
出版社考虑设定年龄层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是求教过相关专家的,图画书的内容、篇幅、文图配比都会依据读者的年龄层和认知能力予以相应调整,绝不会胡来。
当然,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并不相同,也不能一概而论。出版社的标注,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综合判断。
有一种倾 向是,很多妈妈都想给孩子读比他实际年龄大的书。其实读书并不能“催生”,拔苗助长往往效果不好。
给孩子看适合他年龄层的书,跟依据生长需求给不同年龄的孩子补充不同营养是一个道理。
主题
在选书的时候,既要考虑“主题”因素,但也不能唯“主题”论。
就像有的孩子爱吃苹果,有的却爱吃香蕉一样,每个孩子一定有自己偏好的主题。从孩子们喜爱的主题开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亲近阅读的触角,然后一点一滴地引导,让他们慢慢爱上阅读。
而这个主题究竟是什么,因人而异。并非男孩就肯定喜欢跟汽车相关的书,而女孩就一定要看公主的故事。选对主题,需要家长多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倾向,一定要避免作为成人的一些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
我自己就曾经因为某种成人的预设立场遭遇过一次不大不小的滑铁卢:
我设计过一次在我看来很完美的家庭旅行,当一家人乘坐国际列车、穿行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时,大人们都被车窗外醉人的风光给迷住了,孩子们却一点儿也不起劲,无论我怎么鼓动,他们也更愿意玩手里的玩具,而不想“傻傻盯着窗外、一动不动”。
孩子们并非不懂美,而是他们欣赏美、进入美的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
选对主题很重要,但也不意味着每一本书都必须是同一主题,正如同再喜欢吃某个东西,天天吃也会腻。
从第一次亲子共读开始,就随时关注孩子对书中内容的反馈,随时调整读书的方向,让孩子们的书柜变得丰富起来,才是使亲子共读能够持续下去的硬道理。
目的
选书还有什么目的性吗?一定会有家长这么问。
扪心自问一下,亲爱的家长们,当你们在选书时,是不是总难免被一些诸如“0-3岁孩子必读”、“加强认知能力”、“促进智能开发”等目的性极强的宣传语所吸引?
总希望孩子读“有用”、“有意义”的书,读完最好还能发生点“质的改变”是许多家长在选书时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心结。
我想劝大家的是,先别考虑这么多,至少在选书的时候别抱着这样一种有点功利的心态,而多考虑一些孩子喜欢什么、如何让孩子们感到快乐。
图画书对孩子的帮助是建立在孩子们真正体味到阅读愉悦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进入了,各种奇妙的事情都可能发生,甚至会超过你的预期。
最起码的效果是,孩子会感到读书可以得到快乐。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说完了选书,我们来谈谈读书。
要我说,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技巧”。
听过我读图画书的人大多知道,我读图画书的方式一点也不奇巧,既不添油加醋,也不过分演绎。
读图画书不需要像专业演员那样有声有色。当然,如果你会那么读,也不是坏事。只是有时躺在床上或让孩子坐在你的膝盖上,并不太好表演。所以,最平常的读法就很好。
而且,好的图画书有时不一定需要“演员”来读。
之前在讲图画书的“图文关系”时,我曾将它们比作立体声的组合。事实是,图画书里的文字,并不是为了解释画面而存在的,它的最大贡献在于把画面带活,让读者进入画面营造的氛围里,整个情绪都跟着故事走。所以好的文字,往往朴素自然,尽可能用减法,几个简洁明快的元素已可撑足全场。
作为给孩子读书的成人,只需尽可能忠实展现原脚本就好,如果再画蛇添足做过多诠释,往往容易破坏这种完美的文图组合效果。
说到这里可能家长会问,难道读的过程中,一点跟孩子的互动都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互动,而且就应该边读边互动。
只不过,阅读过程中应该发生的良性互动并不是——
当你发现孩子好像注意力不集中时,立即大喝,“干什么呢,还想不想听了”,或是采取点别的夸张手段来企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与其这么做,不如想一想是不是他真的对这个故事不感兴趣了,如果是,不妨跟他商量干脆换一本或者今天先就此打住;如果并不是,不如放慢点语速,多给孩子点儿参与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同样的,阅读过程中应该发生的良性互动也不是——
当孩子对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画面上的某个细节频繁发问,你生怕打断了念书的节奏,加快速度忽略过去;又或者你生怕孩子不理解书中内容,反复自设问题来“考”孩子。与其这样,不如让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认真面对孩子的提问,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不恰恰说明阅读正在发生效果吗?
说到这儿,我想大多数的家长已经明白,图画书对孩子的帮助是浸润式的、潜移默化发生效用的。作为陪伴孩子读书的人,我们都应当学学春夜里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懂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