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使学院 > 家庭教育 >
    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
    2014-05-24 02:52:30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也许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孩子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关于死亡,我们不能一味回避。
     

    译者:skytree

    原作者:MELANIE PINOLA

     

      和其他成年人讨论死亡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而让父母向情绪敏感的孩子解释他们所珍爱的人已永远的离去这个事实更让人难以启齿。本文提供了一些小技巧,使父母在不得不向孩子谈论这种话题时能表现的更好。

     

      讨论死亡时应充分考虑到孩子和当前的形势

     

      首先,父母向孩子们谈论死亡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合适的套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情绪敏感性以及成熟度等,考虑到孩子和死者的关系。向五岁的孩子说某某人去世了也许不太难,但是对十岁的孩子或者年纪更大一点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已能理解死亡的永恒,死亡的消息对他们的冲击也更强烈。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应该把自己所了解的应用到讨论中。

     

      如行为治疗师Janet Lehman建议父母在和孩子谈论死亡应考虑到孩子的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内省的,那么你应该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其解释死亡。这样的孩子不会向你直接表现他们的情感。他们会用一些艺术的形式来寄托哀思:做卡片,画图片,写一首诗,写一首歌,甚至种一颗树来纪念逝者。

     

      而对外向的孩子,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和孩子充分讨论逝者的离去。外向的孩子会用奔跑发泄苦痛,用参加志愿活动的方式来缅怀逝者。

     

      大部分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主导谈论死亡的方式比较合适。Adler学校临床心理学的David R. Castro- Blanco助理教授说:

     

      经验告诉我们和孩子讨论死亡的方式应适合孩子的现阶段的状态。不要以诚实或准确的名义,告诉孩子那些他们还无法理解的事实。

     

      当父母向孩子(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谈论自己的死亡,应告诉他们父母决不会离开或抛弃他们,而不是说自己去世的可能性很低。孩子需要父母绝对的保证,他们离不开父母就好像船儿离不开锚,他们需要可靠的锚。

     

      再比如:在我的女儿还很年幼时,她说了很多关于死亡的事情,其中谈论最多的就是她绝不想失去我,还有她对自己死去后会发生什么感到十分担忧。对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谈话,我认识到这与其说是女儿的悲伤,还不如说是女儿自然的好奇心(也许是自然的存在主义)。所以在我女儿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并不担心,不会尖叫着说“闭嘴,你还是个小屁孩。”

     

      多听多问少说教

     

      通常当你和别人谈论一件敏感的事时,你应该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而不是瞎猜对方的想法。当父母和孩子谈论恐怖的事情以及抽象的死亡时更应该这样。家庭和婚姻治疗师这样建议:

     

      有时,我们在谈论时会由于焦虑而说的太多、太少或提供错误的观点。所以,当我们发表见解或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用反问的方式,从孩子的问题中发现孩子真正想问的或他们所相信的是什么。“当某人去世时会发生什么?”“你想会发生什么?”这种反问的方式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观点。

     

      当孩子问:“奶奶怎么了”,他担忧的也许是奶奶去世前发生了什么,也许是奶奶去世后怎么样。这是两个非常不同的问题。你应该直截了当的问:“你想问的是奶奶去世前还是去世后的情况?”同样,当成年人听到“奶奶去哪儿了”这样的问题,他通常的回答是天堂或墓地。然而一个孩子可能还记着奶奶在医院里。

     

      谈论死亡到何种程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个程度应该由孩子把控。儿童心理学家Susan Lipkins博士认为和孩子谈论死亡的一条经验是孩子提问,父母只回答——回答不要太长太复杂,只要孩子能理解就可以了。

     

      坦率地谈论,但要避免提供可能伤害孩子的信息

     

      父母也许会向孩子掩饰死亡的讯息或给死亡找一个借口(特别是对非正常死亡),但是专注于儿童焦虑症及强迫症的临床心理学家Jenny Yip博士建议在和孩子谈论死亡时应尽可能的诚实:

     

      如果谈论的是正常死亡,父母应该向孩子解释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世界生生不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当父母谈论和孩子关系非常亲密的人的死亡时,尤其应该坦诚。父母在谈论死亡时欺骗孩子,特别是孩子从其他人处听到不同的死亡解释时,将更严重地伤害孩子的内心,并会给他今后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

     

      需要再次强调的,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

     

      向孩子坦露你此刻的感受是个好主意,但由于孩子常常模仿父母,留意父母的感受。不幸的是,如何应对悲伤是孩子的必修课,而他们的导师就是他们身边的成年人。

     

      父母应该留心自己的所言所行。Kristine Kevorkian博士有死亡学的学位,从事着临终关怀工作,他建议:

     

      千万不要说“奶奶只是睡着了,她现在在天堂”。你的孩子听了也许将害怕睡觉。亲人病入膏肓,父母就清楚地向孩子解释着意味着什么,而不是以“奶奶生病了,奶奶得了癌症,她即将进入天堂”这样话语来搪塞。什么是癌症,每个人都会死于癌症吗?认真地孩子交谈,以询问的方式确定孩子的确理解了父母所说的话的含义。

     

      提供发泄悲伤的途径

     

      一年前,我和丈夫不等不向我们心爱的小狗说再见,我的女儿见证了小狗七年全部的生命旅程。虽然小狗离去了,但我的女儿却仿佛仍然可以看见、听见小狗。她写了关于小狗的故事,声称小狗还陪伴在她的身旁。

     

      对此我们痛彻心扉,但专家却告诉我们这是表达悲伤的正常方式。

     

      美术工艺品、写作、照片以及其他一切孩子想做的行动,都是孩子在铭记他所爱的人,这些行为使孩子相信即使所爱的人已逝去但他们仍然存活在孩子们的心中。

     

      关注异乎寻常的行为

     

      世间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能快速地使人读过一段极度悲伤的时期,此时你也许需要咨询专家。德州奥斯丁的心理学专家Hani Talebi博士指出这些行为代表孩子或者成年人在经历死亡后正处于极度的悲痛:

     

      1)睡眠问题(无法入睡或长时间睡眠);

     

      2)外化行为(欺负他人、唱反调或目中无人、情绪失调等);

     

      3)不再喜欢他们曾经喜欢的活动;

     

      4)自我封闭(哭泣、不愿交流自己的想法、孤立等);

     

      5)拒绝长大(如表现幼稚)

     

      另外,如果孩子没有变现出悲伤也不要担心,请认真地倾听,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本文摘自网络]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青少年教育公共微信平台(天使之友),了解更多青少年教育信息,并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关注请扫描以上二维码,也可搜索微信公共号:mc-angels 加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使学院 > 家庭教育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