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每天下午五点左右,在东环附近的公交站台上,家住土桥的小玲总会在那里等车下乡。送她上车的,是她的美术老师陈楠。“三年前,陈老师到我们学校支教,后来就调进我们学校了。”小玲说,陈老师可好了,今年暑假一直都帮她上美术课,不收学费还替她买水粉。 今年34岁的陈楠,三年前从城西小学到土桥小学支教。支教两年后,她提出申请调进土桥小学,成为我市首个支教后要求扎根农村任教的教师。 陈楠在教学生作画。朱其摄 陈楠毕业于泰兴首届美术师专,在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城西小学任教11年。“11年里,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乡听课活动。但是,我没有听过一节美术课。”陈楠说,这一点,让她觉得很遗憾。2007年,当市教育局发出下乡支教倡议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农村的孩子也需要美术、需要艺术熏陶。”陈楠说。 当年9月,陈楠走进了西来镇土桥小学。围墙上、教学楼里、走廊上……一进校门,陈楠就在寻找,可在整个校园里她没有找到一幅画。“我要让这所学校变得五彩斑斓。”陈楠暗下决心。学校里没有宿舍、没有食堂,第一个月,陈楠在小吃部打游击,有时啃面包,有时啃方便面。第二个月,她和其他支教老师有了间集体宿舍,大家一起做饭,宿舍成了食堂。这个食堂,后来成了不少学生的小餐桌。土桥小学地处偏僻,很多孩子中午不回家吃饭,都是家人往学校送盒饭。有天中午,陈楠看到二(3)班的小杰在教室里抹眼泪。原来,小杰是名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在照顾他。那天,爷爷没有来给他送饭。陈楠把小杰带到宿舍,加入他们的小餐桌。傍晚,小杰同村的人来通知,小杰的爷爷晕倒了,估计有几天不能送饭。之后的几天里,小杰每天中午就到陈楠的宿舍里吃饭。 在土桥小学,陈楠开设第二课堂,遴选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参加。在挑选时,聪明、有画画天赋的小玲走进她的视线。“老师,我不能参加。”小姑娘却告诉她,她没有钱买画画的材料。原来,小玲父母离异,母女二人的生活靠着亲戚朋友接济。这样的孩子怎能错过?了解情况后,陈楠还是让小玲进了第二课堂,和自己共用画笔、水粉。 坚守支教岗位 不知不觉,一年时间过去了。2008年6月,支教结束。陈楠打点行装准备回城。在整理行装时,她越来越舍不得这群孩子。以后,小杰没有午饭吃了怎么办?小玲的画刚刚入门,以后会不会不学了?“我要留在土桥学校再支教一年!”整好的行李重新打开,陈楠不想走了。 2008年暑假后,陈楠留在了土桥小学。她带着孩子们走进西来植物园采风,让孩子们采摘树叶、采撷种子,学做贴画,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多彩多姿。不过,陈楠自己四岁的孩子,因为母亲的远离少了照顾。有一天,孩子在幼儿园突发高烧。陈楠接到电话后立刻从土桥往城里赶。当她赶到孩子身边时,烧得迷迷糊糊的孩子,还在不断地喊着“妈妈,妈妈”。这时候,陈楠落泪了。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需要我,乡下有一群孩子需要我。”孩子病好后,陈楠还是回到了土桥小学。 将支教进行到底 2009年,陈楠第二年支教结束,但她没有收拾行装,因为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留在土桥小学,扎根农村。 2009年暑假,陈楠向市教育局人事科递交了调动申请。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她解释,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缺少美术专业教师,土桥小学的美术特色刚有起色,她现在离开,对那些学了两年的孩子不负责任,对学校不负责任! “能不能申请借调,而不是直接调动?”朋友劝她留条后路,借调的话随时还可以回城。“不,这会影响学校对我的信任度,我要让土桥小学放心地把美术教学交给我。”陈楠意志坚决。 陈楠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土桥小学教师。学校特意粉刷了四面墙壁,让她教孩子们作壁画。陈楠在学校开设了四个美术兴趣班,教学生泥塑、刮画等。一些有美术天赋的孩子,成为她开小灶的对象。这个暑假,小玲经常从乡下乘车进城,在陈楠的画室里练习作画。陈楠说,感觉自己又多了个女儿。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