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为廖国良赢得更高声誉的,是一份长达半个世纪的坚守。50年前,他是代课教师;50年后,他仍是一名代课教师。他用脸上的道道皱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虽然廖国良也曾受到不公正待...
2008年拖着长长的尾巴走进了历史。紫金县中坝镇富坑小学旧塘教学点(以下简称“旧塘小学”),却成为广东教育界在过去这个“多事之秋”里被放在火上烧的最后“一壶水”。几张反映旧塘小学残破现状的数码照片,点燃了互联网上沸腾的民意,却未必煮得开这壶水。作为义务教育管理主体的各级政府部门,依旧沉默以对。也许对他们来说,这个山区教学点将近60年的心酸办学史,和一位古稀老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心灵守望,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置身于这种熟悉的沉默中,旧塘小学的故事,也在静静地等待着它的结尾。 “广东省最破烂学校”是什么样的? ![]() 无手机信号的土坯学校 ![]() 这里是6公里羊肠土路的终点,同时也是21个孩子梦想的起点。 眼前的这所学校没有牌匾,墙壁上来自伟大领袖的最高指示——“兴无灭资”,作为旧塘小学最为醒目的标识,在历经几十年风雨后仍然不曾磨灭。 新塘、旧塘、车角塘,富坑村委会下辖的三个村民小组,从1950年开始,就共享着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直到今天,两间寒舍之中,一、二两个年级21名孩子的朗朗书声,仍在延续着旧塘小学业已58岁的生命。 如果一定要找出几个词语,来描绘旧塘小学的寒酸之像,那么“简陋、阴冷”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有几缕阳光顺着高高屋顶上的透光孔射进教室,但凹凸不平的地面,不时散落土渣的坯墙,还是将整个教室几乎包裹在潮湿的泥土中。一道薄墙将百余平方米的空间一分为二,顽皮的孩子们在墙上掏出了一孔大洞,使土墙原本的隔音功能完全失去了作用。 ![]() 孩子纯真的面庞 网络的热度显然还没有传导到旧塘小学。2008年12月26日,旧塘小学一切如常。冬日的暖阳中,孩子们兴奋地玩着属于他们的熟悉而有趣的游戏,有些人已经开始期盼即将到来的那个充满鞭炮声和压岁红包的寒假。 的确,对于学校里的21个孩子来说,终日与他们为伍的高山,将他们与外面的世界隔得太远、太远。 第二页:代课老师教村民四代人 第三页:5万元改造款项被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