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焦点人物 >
    30年护送学生上下学山村教师终身守护大山的孩子
    2011-09-01 10:56:00   来源:光明日报 东南网-海峡导报    点击:

     

    为了学生 一校之长四处化缘

     溪头村位于漳州市平和县西部的大芹山脚下,是崎岭乡最偏远的小山村,距乡镇13公里,与下寨镇、国强乡、九峰镇毗邻。这里山高路陡,交通十分不便。

    近日,导报记者拐了不止十八弯,终于来到大山深处的溪头村正兴小学。两栋白色建筑、宽敞的水泥操场,在青山绿树的衬托下,显得尤为“醒目”。

    “这里原本是何姓宗祠,为了孩子有出息,让出来当了学校。”溪头村主任赖金山说。

    最早的溪头小学是一栋21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危房,坑坑洼洼的黄泥地面,几十张歪歪斜斜的课桌及一块早已“伤痕累累”的自制黑板。

    1996年,村民集资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室,但由于资金短缺无力装修,连窗户都没安装。一到冬天,孩子们在四处漏风的教室里冻得手脚通红。

    这让曾春生十分心疼。为此,他外出“化缘”,争取乡贤的资助,终于得到其教过的学生、福建正兴车轮集团董事长赖建辉等的支持,先后拿到了捐款130多万元,用于扩建装修教室、设立奖学奖教基金等。

    去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下派该村任第一书记的郑青是这么评价曾春生的:“好老师,称职校长,勇于创新,敢于拉赞助,头脑灵活。”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校,为了村里的孩子们。“电脑、图书……这些城里孩子熟悉的知识载体,山区小学的孩子们也将拥有。”站在飘扬着红旗的操场上,畅谈学校未来的曾春生校长笑得十分开怀。

     

    以校为家 每年300多天都在学校

     

    溪头正兴小学的生源,来自溪头村11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山高坡陡,溪流众多。每逢刮风下雨,曾春生最为艰辛。

    每天凌晨5点多,曾春生就起床,如果下雨,他还得披蓑戴笠、手执电筒行走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赶到离学校4公里多的古坎自然村,护送孩子上学,和孩子们手拉手在滑溜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走。

    到了小河边,他手拉大个子学生,肩背小个子学生,一步步、一个个安全送过河。放学后,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后,自己才摸黑回到家里。为此,他不知摔伤了多少回,妻子不知为他担心了多少回。

    幸好,后来学校腾出了教室当宿舍,家远的学生都寄宿在学校里。从此,曾春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了。

    “一年有300多天住在学校,农活、带小孩、照顾婆婆,这么多年都是我一个人做。”不过,曾春生的妻子赖建华说起这些,并无任何埋怨的情绪。

    从曾春生家到学校,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陡峭山路。因此,闲暇时,赖建华只能站在住了32年的老屋前,眺望着远方的学校。对她来说,她爱的丈夫就在那里,她也知道,那里是丈夫最爱的地方。

    曾是曾春生的学生,如今与他共事的赖星辉老师也说:“校长就是 ‘以校为家’的人,每天7点半,准时站在校门口等每个学生到校;晚上7点-9点,帮孩子们辅导功课;晚上9点过后,还和其他老师一起为一年级的小孩洗衣服,安顿学生们睡觉。”

    溪头村村委会主任赖金山还说,曾校长每学期都要为一些交不起书杂费的学生垫付钱款,至今仍帮助着10多位学生。

     

    人格魅力 折服村民和老师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曾春生无私的奉献,溪头村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家长如果听到小孩被校长批评了,会拉着小孩到校长面前打给他看。”村主任赖金山说,在溪头村,哪家小孩被校长批评了,那可是大事情,家长会觉得很丢脸。

    村里校舍破旧,最艰难时,溪头小学总共才80多名学生,村民都想把孩子送到山外的学校。为此,曾校长使尽浑身解数,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在教学方面,曾校长则总结出 “以大带小、动静搭配”的教学模式,原来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原本害羞的孩子变得勇于展现自我。

    现在,许多外村的家长慕名而来,争着要往这个学校送孩子。如今该校8名老师、204个学生,其中寄宿生就有134人。

    问他为什么能获得群众如此好的口碑,曾校长说:“教学是良心活,唯有踏踏实实、尽心竭力办实事。”

    “校长有一种人格魅力,让我深深折服。”这个学校3名年轻教师之一的林宏松,2006年从中心小学调到这个学校。“一开始非常有情绪,一天到晚就想着走,可现在‘完全没打算要走’。”林宏松说。其中的转变,自然是来源于曾校长,他用“士为知己者死”来描述他对老校长的感激之情。

     

    对话曾春生

     

    “孩子托付给了我,我就不能让家长失望”

    导报记者:你为什么会选择当老师?

    曾春生:1977年,高中毕业,只想要为家乡做一点事,改变乡亲贫困的现状,但没有目标。后来村里的书记跟我说,村里的学校老师不够,要不要过去试一试?试了之后,老书记跟我说“一定要过来”,我就去了。

    问:老书记让你过去,你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

    答:从没上过讲台的人,你不知道那种感觉。一站上讲台,看着下面的孩子,就有一种使命感,就想着要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而且那时也深刻感觉到要“活到老学到老”。再后来,去家访,看到学生的家长很有礼貌,很热情,更觉得不要辜负村里人的期望。

    问:不会觉得累吗?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么投入?

    答:不会累,人,只要不生病,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是一名老师,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问:连续十年,学校六年级毕业班升学考试成绩、一至五年级每学期期末统考成绩都名列全中心小学5个村片小学的第一名,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吗?

    答:也没什么,山里的孩子比较坐不住,而且因为接触外界机会少,所以课本上讲的一些知识,他们很难理解,我们就采用“以大带小、动静搭配”的教学方式。

    例如面积的计算,老师们直接带学生到村子里去丈量,进行实地教学;再比如科学课,上了半节理论知识课,就组织他们去采集标本。

    问:这么多年就没想过离开吗?学校办得好,听说很多外面的学校高薪挖你去,为什么不想去?

    答:大山里空气很好,为什么要走?乡亲们对我也好,把孩子托付给我,我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问:你今年也58岁了,有没有想过退休后做什么?

    答:两个儿子都在漳州市区工作,一直要接我去,说他们养我。退休就休息呗,不过如果学校、村里还继续要我帮忙,我就帮下去。

    (记者 许蔚菡 沈威 通讯员 陈华俐 文/图)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焦点人物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