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 -放学了,孙老师送学生们到楼下。
被评为雷州的“荣誉市民”,让孙金龙兴奋了很长时间。于是在所有的公开场合,孙老师都自称是半个雷州人。他与雷州乡土的不解之缘,他与公益支教的形影不离,从2009年六一儿童节开始,就没想过要结束。他说,也许这辈子,他再也离不开雷州,再也离不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孙金龙简介 现年53岁的孙金龙,他生命中40多年的岁月都是被画画和书法所占据。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南京书画院画师、金陵十佳、中国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十大山水画家之一、国礼艺术大师等等诸多殊荣,已经足以表明他在艺术界所取得的荣耀和成绩。2009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家乡南京来到了雷州足容村,从此就扎根乡土,开始了他的公益支教生涯。 其实我对教学抱着一种“玩”的心态,教孩子们在玩中发现美,他们会很快乐,我也会很快乐。——孙金龙 打开乡村孩子的艺术窗口 对足容村来说,孙老师的到来,最高兴的是村里的孩子们,他们第一次知道毛笔怎么握,第一次知道原来乡间的一面墙、一朵野花都可以被画得这么美,第一次知道原来他们也有画画的天赋……一扇崭新的艺术窗口在这些乡村孩子们面前打开了。 说到孙老师,不能不提他在全国首创的红土画。初来雷州,常常为衣服上不小心溅上的红色泥土烦恼不已,即使用硬毛的刷子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去洗,印记也仍在。孙老师灵光一闪,既然这种泥土的附着力这么强且色泽鲜艳,何不作为绘画的颜料呢?经过反复试验,这种雷州乡间随处可见的红泥土,居然真的成为了孙老师改变画风的主要颜料,而孙老师的绘画灵感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们给孙老师起了个亲切的外号“长毛老师”,他们对孙老师的爱含蓄而真诚。孙老师一想到孩子们对他的好,就不自觉地面带微笑,“我来雷州支教,其实收获远大于付出,绘画的灵感因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而层出不穷。孩子们也对我很好,经常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在门上挂一些蔬菜和吃的东西,还会不时地帮我打扫小院,给我亲人般的关怀。” 在村里办画展热闹似过年 孙老师在支教期间也做过惊险的事情。有一次,孙老师在教学楼的走道里和学生玩跳绳。为了避让前来观看的孩子,53岁的孙老师一个踩空,从楼梯上直接摔了下去,滚了十多级楼梯才停下来。当时学生们吓坏了,赶紧想要扶起他。孙老师大喝一声:“都别动我!让我自己动动试试看!”动动胳膊挪挪腿,还能勉强站起来。虽然半边身子有点木木的,孙老师还是坚持着把接下来的课给上完了。等上完课回到知足小院,他就彻底趴在床上起不来了,足足搽了一个星期的药才见好。这期间,他仍是拖着麻木疼痛的身子,哪怕坐着也要坚持给孩子们上课。2010年3月3日,孙老师在他的知足小院办了一个名叫“天蓝地红”的画展,其中部分的作品是他用雷州红土创作的。不同于在大城市办的美术展览,这一场别开生面极具乡土气息的乡村艺术画展,吸引了几乎足容村全部的村民前来参观,村子里像过年一般热闹,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看到画展。虽然听不懂村民们说话,但是他们喜悦的表情和频频点头煞有介事的欣赏态度,让孙老师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满足感。 这些,都是孙老师在雷州两年多公益支教的点滴呈现,而一切,才刚刚开始而已。 对话孙金龙 新快报:您是南京人,为什么会想到来雷州支教? 孙金龙:来雷州真是一种缘分。2009年的时候,我的艺术生涯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雷州朋友,随他来到雷州足容村,被他的美村运动、家乡情结所感动,看到孩子们连毛笔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我应该留下来做点什么。 新快报:您对于公益最初的心态是什么?现在这种心态是否有改变呢? 孙金龙:来雷州之前,我没有做过公益,没想到在雷州一做就是两年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更希望在做公益的同时传达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理念。 新快报:雷州两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金龙:语言不通和寂寞。雷州语系比较古老,所以雷话非常难听得懂。不过好在孩子们都会说普通话,家长有些也能听,比画着交流也挺有意思。支教期间,因为我自己一个人住在知足小院,所以寂寞是难免的。实在觉得烦了我就干脆觉也不睡,整夜整夜地画画。 新快报:您觉得您在雷州的公益支教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孙金龙:孩子们知道了画画是怎么回事,更多地了解自己,激励他们让人生更多样性,也让他们多了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新快报:未来还继续留在雷州吗?有没有考虑过去其他地方支教呢? 孙金龙:我很喜欢雷州这个地方,我的创作也是在这里得到了突破,在我的知足小院里我能找到最喜欢的绘画和生活状态,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原因,我想我不会离开的。 新快报:您家里人对您的长期支教支持吗?支教期间您靠什么为生呢?孙金龙:很支持。呵呵,画画和卖画。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刻意地去画作品来卖,在雷州我有了太多创作的层出不穷的灵感,两年来已经有上百幅我自己满意的作品,很多我都不舍得卖。这也算是我做公益支教的意外收获吧。 新快报:来广东做公益以后,您个人和您的艺术造诣有什么改变吗? 孙金龙:太大改变了。首先从我个人性格来说,我以前不善交际,接触的大多是圈内人。来广东以后,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很多,他们对绘画的心得更多是出于对作品的直接感受,而非绘画技巧本身,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影响。其次从我的绘画风格来说,之前我主要是画水墨山水画,自从发现了红土画法,我的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热情和灵性,不再只是冷冰冰的一张画,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帮助我度过了艺术瓶颈期。 记者手记 双向的快乐 见孙金龙的第一面,是在广州的大马路边。有人介绍,这是著名画家孙金龙老师,也是在雷州支教长达两年之久的美术老师。我诧异地看了孙老师两眼,除了那一头绑在脑后的长发,实在无法把他与心目中的艺术家联系在一起。孙老师很亲民,没有半点艺术家清高的架子,甚至不时地,他还会蹦出来一两句有点“庸俗”的搞笑话语,雷倒了全场人。 深入交谈之后才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孙老师就只身去到雷州,一个人住在雷州足容村的知足小院里,忍受着语言不通的尴尬和寂寞,给足容村小学全校的孩子们上美术课。在教会孩子们欣赏美、表达美的同时,孙老师的艺术灵感也层出不穷。在他看来,艺术家从来就不应该是高高在上、附庸风雅的,只有“画家向下、艺术向上”,才有可能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 于是,我心中不禁定格了这样的画面:孙老师埋头在知足小院挥毫作画,周围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他们有的给孙老师倒水,有的给孙老师倒墨,有的在观摩着孙老师作画,也有的拿着毛笔在纸上照样学样。 是的,公益从来就不应该只是奉献,公益是一种双向的快乐,而只有这样的互动,才能延伸出长此以往孜孜不倦的孙金龙们。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