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颖上中专时到敬老院服务,开心地跟老人合影。
吴小颖在上英语课。
在接受了一个月的岗位培训及试讲后,3月20日上午,作为支教志愿者的21岁女孩吴小颖,终于自信地站在合浦县曲樟乡井山小学的课堂上,教四年级的孩子用英语欢迎前来听课的支教机构领导。 6岁丧父、在好心人资助下才完成中专学业的吴小颖,选择用支教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感恩。 在好心人资助下完成学业 “我还记得一年级的一天,老师把正在教室里上课的我叫出来。妇联的阿姨告诉我,有人愿意资助我读书。当时我不懂什么是资助,还吓得哭了。”吴小颖回忆说。6岁那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靠种田要养活三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吴小颖因得到资助,一直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并进入职业技术专科学校,而她的哥哥和姐姐则因为家庭贫困早早辍学打工,“这是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亏欠他们的,当时他们把机会给我了”。 吴小颖一直记得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人,“一年级我还不会写很多字,老师手把手教我给一个姓沈的资助我的姐姐写信,她是一名高中学生。后来,她考上大学了,换成一位姓毛的海警叔叔资助我,他退伍后换成一位香港的彭叔叔资助我,一直到我中专毕业……” 2006年夏,吴小颖进入北海职业技术专科学校攻读旅游专业,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她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奥组委向国内一些职业技术专科学校招聘志愿者,英语成绩突出的吴小颖兴奋极了,多次提出报名。最终她如愿当上了“残奥会志愿者”,去了北京。 在残奥会期间,吴小颖以开朗勤快的性格交了许多外国朋友,许多运动员用英文称她“小可爱”。 残奥会过后,服务的酒店留她在北京工作,她答应了。“我心野得不想回来。当时我常常想,多亏沈姐姐、毛叔叔和彭叔叔,不然我哪能到北京来”。 偶然机会回乡支教 2009年夏天,吴小颖回到北海,那是因为她需要回乡考导游证。这期间,她到过酒店和网站工作。 2011年夏天,她跟随当地支教志愿者下乡助学,队伍中有几名外企的员工。 “那次刚好回到我的家乡曲樟乡的井山小学,这里已经开始了英语支教项目,我感受到孩子们特别喜欢上英语课。”看到山村的孩子们在老外志愿者的情景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吴小颖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时我们小学根本就没有学过英语,上初中后要跟上进度非常难”。如今,家乡缺少英语教师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 之后,她因要参加导游证的考试返乡复习,其间她经常到小学与支教志愿者聊天。她看到从城里来的志愿者是辞去工作来支教的,心里非常感动,这也拨动了她的心事。“我能回来当支教志愿者吗?”有一天,她问支教志愿者沈老师。 没想到她的想法解了沈老师的大难题。原来沈老师的支教签约时间已经到期了,但是今年春季开学后支教机构没招到老师,她只好又来上课,她原来的工作单位已经多次要求她返回。她正在为难时,吴小颖刚好自动请缨。 “我要像你们爱我一样去爱他们” 经过培训,吴小颖上岗了。第一节课,她用家乡的客家话对同学们说:我也是从曲樟山村走出去的,靠社会的支持才读完了中专。我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们,一定要学好英语…… 孩子们很快接受了吴小颖。课余时间,孩子们缠着她讲故事,这时她才发现“老师真不好当”。“我肚子里的墨水才几天就没了。”性格倔强的吴小颖跟自己较上劲了,她发誓不仅要学会讲故事,还要让孩子们听懂英文故事。 如今,她跟支教机构签了半年协议,“希望半年后我离开时,孩子们也会像沈老师离开时一样,哭着送我”。 她把自己当上支教老师的事写信告诉了香港的资助人,她写道:“我要像你们爱我一样,去爱这些孩子们。”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