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焦点人物 >
    最美乡村教师宁丽波的“逆行”之旅
    2012-11-02 09:09: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
      放着县城的楼房不住,放着中学老师不当,却申请回家乡的村小任教。在她任教的两年时间里,村小的学生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了70个,综合成绩也排在了中心校所属村小的第一名。她还出资购买了校车和电脑,使这所边远封闭的乡村小学有了现代化的气息。她,就是长岭县长岭镇治安村小学教师宁丽波。
     
    宁丽波老师正在辅导学生功课
    宁丽波老师正在辅导学生功课

            从7人到69人!这一数字的改变,凝聚了宁丽波整整两年的心血和努力。

           今年33岁的宁丽波,是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治安村走出去的“好学生”。迄今为止,她还是村里唯一“正经上过学、有体面工作”的人。

           两年前,已在县城买房生子的宁丽波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要从靠近县城的中学调到“没人愿意去”的治安村小学。这个决定,让面临撤并的治安村小学再现生机。村民都说,宁老师为治安村“作出了大贡献”。

           两年前的治安村小学,只剩下两个年级的7名学生,4名教师中有3位即将退休。操场上杂草丛生,附近的村民干脆就到学校操场上放羊。

           而现在,治安村小学有了5个年级,每年级一个班,加上学前班的学生共有69人。学校配了4名青年教师。学生综合成绩在龙凤乡的几所村小中排在第一位。

           这个距县城30公里的小山村,土地沙化严重。春天一刮风,百米内都看不清,当地人称治安村为“北沙岗”。

           这样一片靠天吃饭的沙土地,宁丽波却一心要回来。2000年,宁丽波从松原师范学校毕业。一心想回本村教学的她,却被分配到县城附近的农村中学担任语文老师。虽是农村中学,但靠近县城,交通很便利。

           经常和丈夫张大勇回村探亲的宁丽波,看到自己曾经就读的村小变得清冷和落败,“心里难受”。村里适龄的孩子多数到县城读书,家长放心不下,便纷纷陪读。一年下来,在县城租房、吃喝、上补习班,起码要花上万元。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治安村民来说,“是笔大钱”。

           在治安村小学当了14年校长的赵国绵经历了村小从景气到只剩7人的变化。村小人数最多时有近300名学生,20多位老师。而近四五年里,老教师退休,年轻老师留不住,学生数量锐减。

           “我要回去教课,一定能留住些学生,解决村民的大问题。”宁丽波多次向县教育部门打报告要求回治安村小学任教。2010年9月,宁丽波终于如愿以偿。

            治安村下辖6个自然屯,地广人稀。如果学校不能寄宿、没有校车,很难让去县城读书的孩子再回到村小。宁丽波劝说丈夫张大勇一起回村,管理学生的食宿,当校车司机。

           原本,张大勇在长岭县城开出租车,一年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5岁的女儿在县城上幼儿园,她家还买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过着“好日子”。得知妻子要回村教学后,张大勇很长时间都“不乐意”。

           张大勇知道拗不过妻子倔强的脾气,便卖掉出租车,带女儿一同回了治安村。

           村小拿出两间校舍改成3间房,外间是食堂,另外两间给寄宿的学生住。男生由张大勇负责照管,女生则由宁丽波看顾。宁丽波自己掏钱给食堂添置了锅碗瓢盆,又花8万元买了一辆14座的面包车当校车。

           不到两年,宁丽波花掉了十几万元。手里没有闲钱,就向亲朋好友借贷。宁丽波的婆婆心疼儿子和儿媳,也跟着来到村小,操持学生的一日三餐。

            如今,宁丽波是治安村小学3年级的班主任,她有18个学生。在治安村小学,宁丽波的一天这样开始:每天早晨5点起床,帮助寄宿的低年级学生叠被子、穿衣服。冬季起床后,宁丽波要先到各间教室生炉火,让学生取暖。照顾寄宿的孩子吃过早饭后,开始一天的教学。

           在农村小学当老师,不仅得是“全能型选手”,哪科都能教,还要照顾好寄宿学生的衣食起居。16名住宿生,常有“头疼脑热”,宁丽波就带他们去村诊所看病。有一次,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发高烧,宁丽波背起孩子往诊所赶,虽然只有300米路程,但碰上雨天,走在沙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赶到诊所时,宁丽波满头大汗,浑身是泥。

           “学校不能只有我一位老师。”宁丽波想到在松原师范学校的校友姜丽红和孙健夫妇。“想不想和我一起干点有意义的事?”宁丽波抛出的想法,得到两人的支持。

           姜丽红夫妇并未觉得回村小教书有多艰苦,“自己本是农村孩子”,可进村的路让夫妇俩很头疼。

           治安村的路是有名的“难走”,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全是沙土路,平日里路面就有很多坑洼。当地人说,在治安村,“春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风沙伴着路难走”。碰上下雨天,村里通县城的客车也停了。

           当上村小校车司机的张大勇,每天早晚都要接送40名学生。平时车辆磨损就很大,赶上雨雪天气,面包车就得“大修”一次。去年冬天,张大勇开着面包车陷到雪地里,被拖车拽了6小时才到松原市里的维修点。因“车打不着火”,张大勇的膝盖冻得麻木了,因此落下了天气阴冷时膝盖会疼的病根。

           除了乡路难走,冬季学校的取暖,也是件让人挠头的事。

           一到冬季,宁丽波就用砖搭炉台,炉台上放一块铁板用来散热。为了省钱,就烧玉米秸秆。因为玉米秸秆燃烧快,热量少,老师们每次都要一边上课,一边趁学生写生字或读课文的间歇,跑去给炉子添火。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

           7年前,县里落实国家中小学安居工程,给治安村小学盖了新校舍。本以为有了新校舍能留住学生,结果学生还是“一个个都跑到县城读书”。“没有好老师,新校舍也是白搭。”治安村小学校长赵国绵说。

           这次,治安村小学的学生碰上了“好”老师。在宁丽波以及姜丽红夫妻俩回村任教之后,原本在龙凤乡中心小学教书的毛亚娟也主动申请调到治安村小学。村小从此有了4位年轻教师,得知此消息,“可把大伙儿乐坏了”。学生家长魏春芝对记者说,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大老远”的县城里读书,他们更愿意看着孩子在家门口上小学,省钱省心。

           如今,适龄的孩子不再去县城读小学了,已经在县城读书的孩子也纷纷转学回村。现在,治安村小学有9名学前班的孩子,毛亚娟是班主任。明年村里还有十几个要上学前班的孩子,治安村小学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这里的老师对学生都挺好,这1年在城里的花销,在这6年都用不了。”学生家长陈玉英说,2010年9月,她就把孩子从长岭县城的小学转到治安村小。往年,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长岭县城上学。在治安村小有50名学生应当是进城的返校生,每人每年能节省1万元钱。

           今年8月,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组工作人员来到长岭,对宁丽波老师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焦点人物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