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带着浙江嘉兴父老乡亲的重托,朱玲来到了万里之遥的西部边陲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援疆支教。来新疆之前,朱玲对这片神秘的土地有着无限的向往,戈壁、沙漠、美酒,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然而异地的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等各种不适应困扰着这位江南女子。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她。 孩子让我爱上这个地方 援疆支教期间,朱玲和一起来的老师去了沙雅县农村的一些学校。农村的维吾尔族孩子们,由于家离学校远,天还不亮就起床去上学。他们的早餐是干馕,午餐是干馕,用水紧张时甚至连水也喝不上。冬天的时候,很多孩子因为家里贫困买不起棉鞋,脚上还穿着凉拖鞋,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双脚,朱玲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是当地农村学校的生存现状。许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80%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已经淘汰不能使用,课外活动设施十分简陋,对于沿海地区学生早已熟练使用的计算机,这里的孩子们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 缺衣少食,学习用品稀缺,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简陋艰苦,这些都是朱玲未曾想象到的,朱玲不止一次地为孩子们难过,孩子们贫穷的状况让朱玲坚定了要做一名优秀援疆教师的想法。 独特的巧克力奖励法 朱玲所在的支教学校是沙雅县二中,她与一同来的7名援疆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不仅要承担援疆实验班的所有教学工作,还要承担起包括语文、外语、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 支教的日子很有限,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疆教师队伍,她将浙江教学经验和沙雅县二中的实际有效地结合,实施“六抓六促”及“两班一团”的创新举措。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她研究出“降低难度、调动兴趣、多加鼓励”的教学方法,逐渐使学生爱听、爱学、爱动脑。为了鼓励同学们学习,她自己掏钱买了许多巧克力,告诉同学们谁考试拿第一,谁就可以吃到巧克力。这种教学方法很快让学生们爱上了学习。(注:编者不赞成这种方式) 高三学生李丽婷说,我们都喜欢朱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的教学方法给予我们很大的动力,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升。 沙雅让我难以割舍 “朱老师,同学们亲手缝制了香囊送给您和您的家人,我们舍不得您回去,希望您还能再回来看看我们。”沙雅县第二中学的同学们簇拥着朱玲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泪流满面。而朱玲也忍不住心中的伤感,抱着同学们说:“大家要好好学习,你们在我心中是最优秀的。” 2012年7月4日,是浙江省嘉兴市第七批(第一期)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离开沙雅的日子,这一天,朱玲就要离开沙雅这个第二故乡返回自己的家乡浙江省嘉兴市了,分别的瞬间她才明白相聚的时间总是最短暂的,刚刚来新疆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离开沙雅之前,朱玲一想到要离开这里,就在心里流泪,有过无数次。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已经成为她的第二个家。 2011年暑假,本可以与家人多呆一段时间的朱玲,提前返疆为新学期做准备工作。那时年仅11岁的女儿正在上海住院开刀,女儿想妈妈,尤其是生病的时候,听着电话里女儿柔弱的声音,身为母亲的她心疼极了。可是这里的学生更需要她,为了不影响在学校的支教工作,她选择了在万里之遥想念女儿。 今年高考前,为缓解高三学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她为高三全体学生作专题讲座。她还带领援疆老师在全校实施“主题式”教研工作,以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示范课等形式传输新的教育教学理念。2011年高考,沙雅县二中上一本的人数及学校上线率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30%和14.1% 朱玲说:“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更庆幸自己是一名援疆教师,可爱的孩子和美丽的新疆永远是我不变的牵挂!离开沙雅的确很难过,但是今后会有更多的援疆教师陆续来到这里,嘉兴与沙雅之间的援疆情谊永远都在!” 2012年7月4日,是浙江省嘉兴市第七批(第一期)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离开沙雅的日子,这一天,朱玲就要离开沙雅这个第二故乡返回自己的家乡浙江省嘉兴市了,分别的瞬间她才明白相聚的时间总是最短暂的,刚刚来新疆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