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超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先在青州一基地实习,后到青岛一企业打工,挣得钱不多也不少。但他的志愿是向西、向西,向上、向上。因为一腔热血,他对青藏高原多了一份向往,也多了一份了解。
他经常登录格桑花网站,了解青藏高原教育的发展变化,也知道许多地方还缺少老师。这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也坚定了他义务支教的心愿。他主意拿定,揣着实习和打工挣下的钱,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他是瞒着父母走的,说谎还在海滨城市工作,以免父母担心。至于以后露馅儿,产生观点交锋,又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那是以后的事。 马广超在给学生上课 山东小伙马广超,在青海玉树州义务支教5年,先后在7所偏远小学任教,被网友称为“高原上的格桑花”。在山东泰安岱岳区,记者见到正在休假的马广超,他说:“藏族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就是我不断延长义务支教时间的最大动力。” 2008年3月21日,拿着在青岛打了一年工攒下的钱,23岁的马广超来到青海玉树州囊谦县麦曲村小学,准备义务支教一年。 这个山村小学位于海拔4600多米的半山腰,没有电,手机没信号,到县城搭过路车要用7个小时。50多个孩子集中在1个班级上课,只开设了藏语课,没有一本课本。 马广超把学生按年龄分为不同班级,因材施教,效果很好;除了担任汉语和数学老师,还“破天荒”为学校开设了体育、美术和音乐课;课余时间,他教孩子们洗脸、洗澡,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年支教期满,他在山东老家听说囊谦缺老师,就又回到青海。5年来,他先后在玉树州的麦曲、瓦作、吉来、上日玛、查荣寺、上拉秀、土门达7所小学任教。吉来小学因没有老师停课,他拔掉院子里1米多高的荒草,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玉树地震后,他来到玉树县上拉秀乡,同时给日玛村和查荣寺两所小学上课。无论到哪里,他都成为藏族孩子离不开的“小马老师”。 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使马广超能够坦然面对高原缺氧、孤独寂寞和死亡威胁。 2009年4月,马广超全身长满水痘,痒时如蚂蚁爬行,痛时如针扎一般,还伴有咽喉肿痛。神志恍惚中,想起老家那三间简陋的小屋和年迈的父母,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人生的第一封遗书,称“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生命,我还要继续坚持在青藏高原义务支教。”第二年玉树地震时,主动参与救援的马广超写下第二封遗书。 经马广超介绍,香港志愿者曾敏杰带着筹集到的物资,于2010年10月赶往囊谦,在路经一个急转弯的“肘子路”时,小车冲下了148米的深崖,包括曾敏杰等3人遇难。马广超因为把座位让给一个藏族老师,自己搭乘大卡车而幸免于难。那一次,他几天没吃饭,给母亲打通电话后,才号啕大哭起来。 为了更好地在青藏高原教好书,马广超还主动学习藏语,现在已能听懂学生们的藏语,并用藏语上课。他还像当地人一样,学会了烧牛粪,吃糌粑,喝酥油茶,乃至吃风干肉和生肉。 这些年,马广超曾获得过十大“玉树好人”“感动泰安”人物、“山东省道德模范”和“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等诸多荣誉称号。目前,他准备打工挣点钱,开始第六年的义务支教生涯。 如果有兴趣参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请访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欢迎关注天使支教相关公共微信平台,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