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建议给农村孩子直接捐款捐物。首先,当前农村学生就学压力并不大。国内早已实行全面免费义务教育,对特殊困难学生也有相应政策支持。另外,我们也强调农村孩子需要的不是那些不劳而获的物质金钱,而是一种成长的陪伴。陪伴就是帮助孩子凭自己双手的创造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最好方式。
2、如果外界有人强烈要求捐赠,那么建议对方捐赠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学校教学配套设施。因为捐赠公共物品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劳而获的感觉,一旦涉及个人用品,那怕是一支铅笔,一个本子,东西多了就容易让孩子们养成不劳而获和不珍惜的习惯。
3、对于学校接收到的只能用于个人的捐赠物品,可以选择让孩子用劳动的方式去换取他们需要的物品(具体方法参考下一条),而不能是直接给予。也不支持以奖励的方式把捐款及物品发到他们手上,因为一味的奖励会使他们仅仅为了奖励才去做好某些事情,而忽略了本来就应该把事情做好。一旦离开了奖励,他们将失去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4、遇到个别确实需要外界资助的孩子,我们可以建议资助人采用换取劳动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委托孩子利用家里闲置的土地种点绿色蔬菜,或者养几只鸡、鸭之类的禽类,然后给予相应报酬。这既能资助他们,又能培养他们用劳动创造满足生活需要的习惯。
采用这种方式,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回想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常常出现这种情形:父母直接给的零花钱,一般很快就会花光了;如果是自己辛苦劳动赚来的钱(比如收集废品换来的钱),那一定花得非常节约。
5、在中心校支教时,如果遇到特殊困难的寄宿学生,志愿者可以协助学生向校方申请减免费用(免住宿费、补生活费之类的国家政策补贴)。
6、对于学校出现的任何学生资助行为,都不要将学生受助情况对外公布,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尊严。
总之,大家只要用心去发现,总能想到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当前农村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建立一种依靠自身的劳动来创造个人需要的“习惯”、“能力”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