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留守儿童的需要 留守儿童在寻找自己的权威,但因为找不到,他们往往就会失去认权威的能力,会失去听从权威的能力。其实,让服从权威是唯一的能培养他们意志和自控能力的手段。所以,在留守儿童长大之后要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会是很弱的。我们也不可能在抛弃了他们之后又逼迫他们接受我们作为他们的权威,但我们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新的可以成为他们权威的文化内容和创作。 留守儿童在现代越来越大的学校里越来越陌生,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找不到归属感。因此,现代农村的越来越多的初中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追求,从而就跟着帮派,上瘾上网或退学。如果我们不想让在青春期封闭自己的初中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追求,我们就必须在小学还能接受的年龄做预防。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也就是能给他们带来归属感、能作为他们权威的东西。只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创作才可能被他们在乎,被他们接受。所以我们需要让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共同创作只属于他们一个班级的东西。他们需要在比较漫长的过程中体验并克服困难、最终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长久创作的人才不空虚、不会被动地依赖什么、不怕闷。这个网站想介绍的是如何让艺术和实践课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共同的创作来创建新的归属感,从此找到并建立自己生活的自信,找到去改善社会的力量。 在这个过于着急的竞争时代,只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来决定集体的事,让集体的事由每一个学生而实践,没有自己家的留守儿童才会找到力量。 如果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未来能够创建他们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也创新一些我们这一代人想不到的技术或文化,我们就不能让他们按照我们指定的目标去学习,因为我们的目标不可能包括我们想不到的东西。但我们能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也就是在做中感受,从自己的感受来出发。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在我们只能反映某事的思维中发生的,而是在无意识、无目标的行为(行动)中发生的。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学会在做中感受,让感受进入它们的表达,包括所有艺术性的表达,真正的创新就有了产生的机会。只要我们放弃对结果的目的,创新的过程就有了产生的机会。而创建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这又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如果希望老师们能实现这样的教育,我们又不能给他们指定什么工作的标准,因为任何标准都只能使得老师们拿标准来替代自己。每一个老师,还有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能力、性格等特点。每一个老师都需要使用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式,否则他就无法用上自己的心,而用不上自己心的教育才是最糟糕的教育。如果我们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解放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就必须让他们用上自己的心,而为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把教学的全部决定权和责任都交给他们。只有我们不收留一点点责任,我们才不会以为需要给老师们指定怎么去做的标准,才不会干涉他们的工作,才会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认识和良心去做。只有这样,一个老师在学生的身边才能做为他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一个老师的学生和他对这些学生心理需要的观察才能作为他工作的根据。家长和所有有关人的信任是每一个老师最要紧的基础,而如果他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我们还要怕什么呢? 如果留守儿童的艺术课和活动课以从感受来出发的创作为主、以大家一起才能完成的创作为主,这不仅给他们带来行动的力量,不仅给他们一种有了属于自己家的感觉,也以非常高程度要求学生对自己如何去影响到大家的意识,从此就会消除所有的形成帮派、容不下自己的追求从而想退学等等的问题。这是竞争的手段做不到的。 现代人不容易做创作,不容易深入,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小孩,是因为他们可追求的太多,他们的心总是满满地,没有能产生感受的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做研究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