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项选择题,不是唯一选项;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问:说到学生营养改善,大家通常的反应就是鸡蛋加牛奶。这次营养改善计划在供餐方式和内容上有没有做出统一要求? 答:这次营养改善计划充分吸取了以往一些地方某些做法的教训,在供餐方式和内容上没有作出统一要求,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创新机制,不搞一刀切。所以,54号文件提出的是“多项选择题”,而不是“单项选择题”。如何答好这道题,需要各地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制定供餐方案、合理选择供餐内容。 第一,在供餐方式上创新。有食堂或可以配备食堂的学校,可实行食堂供餐;没有食堂的学校,可从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或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山区的教学点或不成规模的学校,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也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学校和政府可以补助一些设备款项。 第二,在供餐内容上创新。有的学生寄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有的不寄宿,只是在校午餐。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包括完整的午餐,也可以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关键是要合理搭配,保证营养。 第三,在食品原料供应上创新。各地物产资源不尽相同,各地物流发达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关键是要就地取材,选择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品原料供应学校。一方面,鼓励食品原料采购本地化,通过集中采购、与农户签订食品原料供应协议等方式,妥善解决学校食堂副食品、蔬菜供应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地方人民政府应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当然,也不只是这些选项,允许地方探索,鼓励地方创新。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会及时进行总结,编成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建好“两个系统”,确保“两个安全”;努力打造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 问:各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安全、安全、还是安全。袁贵仁部长反复强调,这项计划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一是如何防止贪腐行为,二是如何防止食物中毒。也就是说,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国务院54号文件专门用一部分重点突出了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强调,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另一个就是资金安全,要确保把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 这两个方面的安全都有反面例子。仅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各地相继发生了多起学校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流行事件,贵州一所小学还发生了食堂烂菜事件,暴露出的是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今年浙江永康反贪局破获了一起贪污学生午餐经费的腐败窝案,几十人被查处,暴露出的是资金安全管理问题。为此,计划专门提出要建立“两个系统”:一个是学生营养跟踪监测系统,一个是实名制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问:食品安全是学生集体用餐存在的主要隐患,各地应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答:10月14日,国家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可相应提高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级别,这指的是事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必须把确保食品安全的工作做在事前,贯穿全过程。 第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这次仅参与计划实施的中央部门就有14个,包括国务院食安办、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收购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要严格准入,对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等等。 第二,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要成立专人负责的专门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 第三,计划参与各方责任要落到实处。各地食品安全、教育、农业等监管部门要与学校、企业或个人等供餐单位签订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留样检测制度、从业体检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责任具体化,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总之,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建立起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机制,跟踪监测、及时改进,不仅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还要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问:各地怎样才能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 答:过去在“一补”发放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给学生或家长,导致将补助资金拿回家贴补家用的现象,影响了政策效果。因此,这次计划明确要求,补助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特别是“等值优质”四个字,要“吃”到学生嘴里,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量大,而且将成为每年的刚性支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各地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管好用好孩子们的“吃饭钱”。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依法健全财务机构,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健全内控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要以县为单位,定期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生问题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问:当前,对各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还有哪些其他要求? 答:11月24日,国务院召开了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讲话,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抓紧”、三个“做到”、三个“主动”,打造三个“工程”。 一是抓紧动员部署、一把手亲自抓,抓紧落实资金、防止“挤出效应”,抓紧开展试点、总结推广经验,打造成“民生工程”;二是做到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效益,做到跟踪监测、及时改进,打造成“放心工程”;三是主动接受跟踪审计和行政监督,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打造成“阳光工程”。总之,我们要像在自己家里做一道可口的饭菜一样,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盘菜做好,让学生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