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留守儿童的人,往往认为只要让社会去关注留守儿童,他们的情况就会好转,会得到帮助,所以为了这个目标做了很多事情,也开展各种活动。我觉得他们的目标达到了,城市各种媒体都在关注留守儿童。但留守儿童却没觉察到,好像城市人的关注只流通在城市,接触不到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根本没加入这个社会。 我认为唯一对他们起作用的是长久在他们身边做的事情,长久与他们一起做的事情。 ——卢安克
项目背景: 当前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与城市相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各种社会力量也在源源不断的提供支持和帮助。 捐建校舍、图书室、食堂,提供免费午餐,提高教师待遇……,但依然没能解决农村孩子成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乡村教师的紧缺和流失。 尽管有爱心企业捐建完善的校舍,政府也为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待遇(村小老师在原有工资基础上另增1400元/月补助),但依然没能挡住乡村老师的流失。 思考:一个缺少了合格教师的学校,再好的硬件投入也无法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为什么当前偏远地区乡村教师会如此紧缺?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关部门以往对偏远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和乡村教师的保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大量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偏远乡村从教;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当前的教育给人传递了对农村的偏见,一味给农村孩子灌输“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改变个人命运”的奋斗目标,却没有培养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意识(缺乏家乡归属感)。当农村孩子从小接受着“走出大山过美好生活”的教育,那凭什么在学成之后还要回到山里过那种“苦日子”呢?同样,城市长大的人就更不愿去农村“吃苦”了。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措施,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的流失问题。 天使支教之“乡村支教”行动,正是希望通过广大社会人员的共同参与,来改善偏远农村地区乡村教师紧缺的这一现状。 项目意义: 通过选拔培训优秀青年到贫困地区支教,为当地农村孩子的成长提供持续教学支持和陪伴服务。让孩子在建立独立自主精神的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靠自己双手的劳动,来获得自身需要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通过活动期间的培训和贫困地区的艰苦环境,锻炼广大青年的综合能力和激发社会责任感。 服务理念: 让农村孩子在建立独立自主精神的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文化的归属。从而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凭个人劳动创造自身需要的“习惯”和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未来能够建设家乡的意识。 为什么强调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山村的孩子本身就有一种野性,你会发现孩子很难像城市孩子那样安静地坐在课堂里听课。但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动手能力会更强,也更有动手的意愿。对学生来说很多东西比死学的知识更有用。 在创造中,也可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艺术感知力,这代表着一个人驾驭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的基本能力;其次是和他人协作的能力,也就是帮助别人并且得到他人帮助的能力;再次是好奇心,它能让我们在新事物中找到自我存在方式。 支教学校的孩子利用周末时间在田野里合作玩修河道搭桥的游戏 什么是归属感? 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在报名预录后,将在志愿者培训基地进行不少于30天的岗前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支教。其中前两周进行乡村体验,感受农村孩子的真实需要,剩下时间进行志愿者团体成长及相关教学理论培训。主要内容:教育理念、服务须知、课堂教学(小学各学科)、创造力与归属、少儿心理、应急救护、法律常识及团队成长等内容。 2013年春季乡村支教培训:卢安克指导大家进行美术及音乐创作
培训结束后根据志愿者的实际能力和个人情况进行支教点分配(原则上拒绝接收不能全程参与岗前培训的志愿者报名)。 支教任务: 1、根据当地教学要求,开展好语数外重点学科与音体美等辅助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孩子的天性及心理需要,结合自身特长和能力来安排的其他课程。
2013年9月,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在急于帮助农村孩子时,往往会忽视从成长的角度来考虑“农村孩子的真实需要”的现象,在总结多年乡村支教过程中的心得后,编写了《农村孩子的真实需要》手册(已进行第二版编写)。并在2013年全国(深圳)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正式推出,并同时举办了一期“农村孩子的真实需要”主题公益沙龙(2013年9月22日上午)。这使得国内从事乡村教育支持的公益机构又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何对农村的孩子进行帮助。
了解即时信息请关注相关公共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