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学年的乡村支教工作已进行一个多月了,在学校,志愿者们耕种并收获着。现分享一位支教老师的所遇所感。 因为家里有事,我晚了近一周才到学校。在这一周里,我也一直在和跟我搭班的老师联系,通过她们来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毕竟,我是第一次当老师,虽说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但是心里难免会有紧张,这一周就算是一个缓冲期吧。 我带的是二年级的数学和四年级的语文。从杨老师那里我了解到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还不错,学生也不是特别调皮。这些情况让我觉得很是欣慰。至于四年级,姚老师已经带了他们一年了,之前她和邹老师都跟我说过,虽说班上只有五个学生,但给人的感觉是在带三个年纪。五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太大了。这个问题挺让我犯难,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对症下药的教学策略。好在只有五个人,或许我可以尝试个性化教学。这是我见到学生之前的想法。
……★……★……★……★……★…… 我是在2017年9月6日开始上课的。 第二节是二年级的数学,二年级是九个学生,同样的程序,相互做了自我介绍,接着给他们读了一下故事就下课了。 第三节还是数学课,大概说了一下我上课的要求之后,我告诉他们下节课需要带尺子。接着我就听到了异口同声的回答:“马老师,学校铁门是锁着的,我们出不去,不能买。” 我完全没有明白他们在回答什么,于是我又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了一遍:“下节课要带尺子。” 他们用带着不满和焦躁的语气也是一字一顿地回答说:“我们出不去。”我现在完全懵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了,转过身,恰巧看到课表,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他们理解的下节课跟我说的下节课不一样。于是我就问他们:“你们是不是以为我让你们今天第四节课就要带尺子?” “是的!”看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们好开心。 “我说的下节课是指明天的第一节数学课,不是今天的第四节课,我是数学老师,我说的下节课肯定是下一节数学课了。”我解释了半天我说的下节课是什么意思。 “哦。”他们有些不耐烦地回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了让他们记得,我又说:“明天来上学的时候要带尺子,我们数学课上要用,知道了吗?” “知道了。”这次我确定他们都听明白了。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我的语言体系跟他们不一样,跟他们说话得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不能有省略和跳跃,不然,鬼都不知道他们理解到的是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正常上课,我逐渐褪去了上课面对学生时的紧张,变得自信起来了,甚至开始有点“轻敌”了。果然,有学生用行动来教训我了。 有一次在给二年级上数学课,问了他们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 突然,小玉喊了一声:“马老师,你好无聊呀!”虽说我平时话比较少,但自认为还不算无聊。然而,更加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全班人居然都陆陆续续开始喊起来:“马老师,你好无聊呀。”就连一直不捣乱的丹也开始在附和。这绝对是在挑战我的权威了,火开始蹿起来了,到我意识到了,然后我用很坚定的声音喊了一句:“给我安静!”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了。接着,我把目光转移到首先发难的小玉,蹲下来对她说说:“好,那请你告诉老师什么样才不无聊。” “好呀,你等我想一想!”好嚣张的语气。 ✿❧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每次“挑战”我的时候都是我问稍微难一点的问题的时候,这是他们的畏难情绪在作怪。他们想通过为难我来逃避回答问题,但是等他们发现这一套对我不起作用的时候,自然就会放弃“反抗”,乖乖地回答问题。 有时候学生给老师的问题,要选择性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为难自己”,或许会比生气,发火,或者自己纠结更有效果。
前面说到对四年级语文实行个性化教学,目前也在尝试,但是差距是在太大,课堂上实现不了,因为会占用太多基础好的两个学生的时间,只能是在放学以后留下来继续教,目前效果仍不明显。基础不好的那三个学生之所以学不好,不是因为他们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想学。 我现在的策略是:首先,上课让他们跟着听课,放学以后就下来让他们认字,因为真的是字都没认几个;其次,放学或周末一起跟他们回家玩,在玩的过程中慢慢了解他们,试图在玩得过程中找到他们学习的兴趣点。 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都还不错,其中有一个还被大家称为发明家,经常自己做一些玩具,喜欢自己琢磨玩具。至于基础好一点的两个学生,其实也仅仅局限于识记层面,表达是弱项,而且对自己造的句子,写的小作文极不自信。现在正在给他们两积累一些修饰用语,然后扩充句子,下一步计划引导他们阅读,然后开始写一些记叙文。语文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学科,所以我也只能不断调整,给他们慢慢教,让他们慢慢学! 一个多月下来,对这些孩子真的是又爱又恨。在课外,他们每个人都跟天使一样,在平时的相处中,你总会在他们身上发现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人不捣乱,每个人都试图想挑战一下老师,真的会让人很烦。所以,又爱又恨,可是真恨不起来。
马建:2017届乡村支教老师(傍海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