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学年的乡村支教工作已进行了两个多月,这里分享一位持续支教数年的志愿者写下的一篇感悟。 时至立冬,时间过得真快。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包了一餐饺子,附近老乡跑了四家,菜地里一颗一颗地拔,凑齐了青蒜,鸡蛋自己还有,用好久前去吉首买的面粉。总算延续了汉人的传统,冬至的这天吃上了饺子,感觉还好。
人真是这样的,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根,由尤其年长。又想到了眼前的这些孩子们,跟我们的习惯传统完全不同的孩子们。他们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和世代长辈们在教导着属于他们的独有的特色,住木头房子、阿婆们的传统服饰、砍柴引火而炊等等,而这些,还剩下多少呢。现在大多数的人家都用上了燃气,这当然好,保护山林环境。很多人家也都选择盖砖头房子,因为方便又便宜。年轻一点的人都已经不再穿苗服,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在要求下穿着一下只为展示传统。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总会有一些代价的吧,就像学校的这些小孩子,普通话说得好,家长就好开心,会不会说苗语都己不重要。读书一定要初中毕业,不管能不能读得下去,只为以后出门打工方便。成年人的思想已经看似跟上了发展的需要,而我也只能从小处告诉孩子们,阿婆们的苗服好看吗,你们穿上会更好看。苗语好好听啊,可惜老师太笨学不会,谁来教老师说苗语呀。咱们的木头房子真舒服,冬暖夏凉的。像这样的话说得多了,相信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都会种下点民族自豪感什么的吧,毕竟血统不是用眼睛能看出来的。 四周的山也都渐现秋的色调,夜也更清冷。我们说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怎么今天立冬,天气却不阴不晴的。
李伟:2011~2017届乡村支教老师(夯吉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