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洪霞老师的课堂讲话录音整理而成,内容仅为片段截取,非完整篇幅。 洪霞,全国教科版科学优质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学会理事,"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导师。长沙市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 那么科学课的要求和特点在哪里呢? 刚才有个词语“科学素养”,这个词语就体现了科学教育的本质。那么你们觉得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大家分别回答:思考的习惯、善于观察、概括和归纳、分析、比较、发现问题……) 好,其实每次科学活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今天要记住这是什么。 就还是拿苹果来举例,问一下大家:你平时是怎么吃苹果的,是洗着吃还是削皮吃?为什么?有老师说洗着吃是因为果皮有营养,也有老师说削皮吃是因为担心农药或果蜡的残留,怎么理解都有道理,你们的理解就体现了你们的科学素养。每个人其实都具备科学素养。这些科学素养是建立在你前面的生活经验和所接受的教育、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的。不是你有科学素养、他没有,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程度上的差异罢了。 它包含的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首先就像刚才说到的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猜想与假设。比如提出问题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猜想这种关系,或者磁力、电力的大小又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会猜想可能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系啊、可能与铁芯的粗细有关系啊、可能与绕的圈数有关系啊……说出猜想以后,就要制定计划:你准备怎么去研究呢?不能是盲目地去研究,而要像科学家一样去做实验。否则就变成劳动技术了。 接下来进行观察实验。观察也是一种实验,比如我观察一棵大树就是实验。不要以为实验就只是动手操作。 再接下来就是整理信息。梳理你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要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最后,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没有?再去思考这个结论。一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结束之前还有表达交流,交流的时候要有评价和质疑,有些没有主见的同学会出现这种状况:他在一个小组的实验结论是这样的,听了别的组汇报以后,他的汇报结果就和别人一样了,也就是他修改了自己的结论、修改了自己的数据,盲从。我们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就真实的表达出来,不这样的话,科学会有进步吗?比如提出地心说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没有人怀疑。直到日心说被提出。但现在我们又发现,日心说也只是停留在太阳系的领域。所以要培养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合作,还要有质疑的精神。
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作为一个科学老师,我们要更新自己的观念、端正自己的心态去打造优质的有特色的科学课程。 怎么创设教学情境很重要。问题情境也好、生活场景也好,有很多种。 比如《空气占据空间》,大家都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怎么创设情境呢?可以用动画课件,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就看一个乌鸦喝水故事的动画片,看了以后就来分析:这只乌鸦怎么喝到水的? 或者开课就做一个演示实验。 谁见过蜡烛在水里面不会熄灭?把一小截蜡烛粘在塑料板上,点燃后让它浮在水上,再用玻璃杯罩住蜡烛,会慢慢往下沉,沉到水底也不会熄灭。学生就会奇怪为什么呢?杯子里面有什么秘密呢?就是空气占据空间。 又比如说《热气球》,可以这么设计,现场就用一次性桌布做一个热气球,动手能力强的老师就会去做。也有老师这么设计:在纸上画一条盘蛇,用剪刀剪下来,固定在一根竖直的棍子上,最后在蛇的下方点一支蜡烛。热气会让蛇转动起来,就像一条真蛇一样。学生就会很惊讶。这个时候就可以说“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 还可以玩一个趣味游戏,比如《磁铁》,这是三年级的内容。其实学生很喜欢玩磁铁。有老师是这么做的:沏一杯满满的热水,里面放着回形针,一开课就问学生“这节课请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在不打湿手又不借助其他工具的情况下,你能把里面的回形针取出来吗?”有学生就提到了可以用磁铁,从外围隔着杯子把它吸出来。磁铁可以这么神奇呀,就来观察一下,磁铁可以吸起哪些物体呢?提供一些物体让他们去试一试。
最后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培养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二是多阅读; 三是多写教学反思; 四是储备、积累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五是一定要上好几堂课,上好几堂课和上几堂课是不同概念的。一年之后你能回忆起自己很满意的课就很了不起。可以学习优秀的课例,分析课例的优点,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根据自己的学生改进教学,因为对象不同方法不一定适用,要有自己的风格。
课堂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