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廖曙光老师的课堂讲话录音整理而成,内容仅为片段截取,非完整篇幅。
三角形的重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不断地去做实验,而不一定要去讲清楚概念。等到初中以后,他们就会回忆起来:哦!这个是我在小学就接触过的东西。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积累和沉淀。 设置一个抽奖箱,里面有50个乒乓球。上面写着1~50的序号。小朋友们都会非常喜欢这个,它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比如让每个人随机拿出3个,看谁拿到的数字和最大。这就是加法的运算。或者是算减法,用大的减小的,看谁的最小。当然放多少个乒乓球可以看不同的年级。方法有很多,这个游戏可以玩很久。 你教一个小时,他学150个小时,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最好的课。最不理想的就是你教一个小时,然后就没了,那就是1:1,甚至1:0的效果。所谓“借天力,开闸门”,一节课上完就像水库的闸门一打开,课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停的。这就是探究式教学,都在不停地想办法。
教育是越往前面越重要的。幼儿园的教育比小学重要,小学比初中、初中比高中重要。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因为越往前面走,可塑性就越强,习惯的养成就越容易。 小学支教说实话可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意义不是特别重大,但是对于小孩子个体来说,却是可以彻底地改变一生。 二进制团体操、四子棋、汉诺塔、数独、魔方……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些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对小孩子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数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任何问题从简单处着手。问题太复杂的时候,你就把它简化一下,慢慢地就找到规律了。 你教完一个小时,让学生自己去玩,可以玩很久很久,玩出来了,他的思维就上了台阶。
创设一个环境,给他一个痛点
If math is the aspirin, then how do you create the headache? 这句话对我的教学影响比较大。这是美国的一个数学老师在他的博客上用到的一句话:如果数学是阿司匹林的话,你怎么样去创设头痛?就是怎么样让小孩子有这个痛感。然后他有了痛感就会愿意去学。 举个例子来说:这两个数的和是九,它们的差是一,它们分别是几呀?对,四、五。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能不能反应过来?二年级的孩子呢?三年级的孩子呢?一般情况,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就会很难反应过来。他们会有痛感:这个老师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老师能够猜到我的,我能不能猜到老师的?其实就是设x和y,或者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去讲。这个时候怎么讲是你的事,但是这个过程中他就会有头痛:每次都是老师会,他不会。我以前就这个游戏玩了一节课。让他们两个两个地上来,出题目,当小老师。“我们的和是一十六,我们的差是十。”(两个学生站上去代表未知的数字)我们不会觉得特别难,但是小孩子真的会觉得挺头痛的。每一次都是老师知道答案,学生中没有一个知道。然后每一个人都想知道。 还可以玩一些数学魔术。比如二进制的魔术,只要他把特点告诉老师,老师就会知道他的学号。他就会觉得很神奇。整个课堂很有意思的。他们都完全沉浸到里面去了,不停地在想为什么、为什么……你就一步步地把它展开。 我自己感觉最好的课、最享受的课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上完了,我愿意给钱。就好像我看了一场电影、去娱乐城走了一圈,觉得很享受。每个环节,从开始到结束,学生也很享受,我自己也很享受。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上完课学生给不给钱无所谓,我都愿意给钱。发自内心的话,不是开玩笑。我希望大家能找到这种感觉。 你们去教的不一定是数学,但这个设痛点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X是阿司匹林,那什么是头痛?大家把这个问题去研究一下,对你们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可能会有大彻大悟的感觉。要去找到学生的痛点,没有的话,就去创设一个环境,给他一个痛点,让他跟着你走:这里有解药。 最后我还想分享的一点是:appreciation 一是欣赏,二是感激。 我希望大家都习惯去欣赏、去感激,人生可能就会因此很不一样。 课堂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