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支教(乡村支教)志愿者招募
  •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使动态 > 乡村支教 >
    行动派 | 李明昭:教师只是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保护者
    2018-04-30 12:53:36   来源:    点击:
    导读

    李明昭是天使支教2018届第二个来报到的“教育创新研修班”学员,他2016年毕业于师范学院。4月10日天使支教负责人李磊带李明昭和另一位研修生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文化传承与当代教师发展”论坛。现分享他一篇学与思札记《教师只是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保护者》。

    4月10日我和另一个研修生要跟天使支教负责人李磊老师去湖南师范大学参加“教师文化传承和当代教师发展”论坛。于是匆忙间洗漱出门抵达目的地。心中甚是好奇,想一探其中之究竟,一睹此会之关键厉害。好在等待不多时,论坛就在湖南师范教育学院刘铁芳老师温文尔雅且诗书才气的点引中开幕。会场坐无缺席且过道也步步难隙,坐者幼嫩孩气,文质彬彬,学者教师皆众。其中之内容详略不在一一讲述。直奔此次参加之后个人所思。

    “教师文化传承和当代教师发展”这是一个关于教师的久远话题。一谈“教师”必然要追溯历史,且来个论古作今的参照和谋划。若不追溯历史那就无法去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出不来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不是教师,但必须要是一个人。之所以把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称作教师,或者取名“教师”是区别于其他,做了代内系列划分,当然教师之名必在教师之实,有名故而行师之道术,作师之德育之实,才能称作教师,“教师”二字还突出一个专业性。实了自然名也就别了,而名别之后必然方向,名实之间因素众多,今天论坛多从不同角度,内外方面谈论。在整个论坛中各种引典叙今,谈古术道,正可谓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有意思的是三个老师共同谈到了孔子及《论语》,而且各质其道,从自己研究的角度认识教师并对其做了意义。在诸位教师谈“教师文化传承和当代教师发展”主题中于古今教师传承演变又于诸位教师身上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正是以身润道道润自身,以教师而教师,在好不过。其中一个叫刘莉的老师,借电影实例及柏拉图《申辩》提“苏格拉底不是一个好老师?”今天的论坛关于教育学术上的教师讲的特别多,但是就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谈论的很少。大家都在谈教师,但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既然是人就有着作为人的所有权力。

    当然听完整场论坛,或者说学术论战吧!我觉得这样形容应该可以描述今天论坛现场的激烈。让我对教师陷入深思。教师,是名词与动词的换化,当教师这个名词被固化的时候,教师就开始严重的侵犯教师本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教师就在环境和名字之间被意欲幻化成神一般的存在,给人以权威和膜拜感。固化就区别的本来是方向和职务的不同所导致的,有可能的危害就是自己把自己禁锢在教师里面而忽视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人,一个即自然又社会的人,他也可以拥有自己不是教师的自由,也可以去做不是教师需要做的事情,这里教师名字的固化是影响其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一个因素,从而使之不“幸福”。

    关于动词的教师

    当你从树林中找到两片叶子,然后拿给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让他找出其中的不同。就这个举措,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很容易就做到,然后你让孩子摸这两片叶子,并谈谈感受,此时你会得到具有差异的答案。

    如果从宇宙自然的角度来谈教育。知识,与天地同在,于宏微万物之内,是不能被创造和改变的,而自然万物之生长在绝对唯一的至善中成相对的爱而运作生灭,是个体于系列存在中的个性形式,就个体生命来说,其存在于宇宙自然中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时间周期以及其周期内的自我,这个里面就暗含这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其自生就具备了教育(自然性或者存在发展)的先天因素(上帝创造了人,并前定好了所有,唯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人)例如:婴儿是在勇于试错中成长,是在影响中去选择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引导其进行选择。至于之前谈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基于知识的基础上真诚的去叙述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传播的艺术性的体现,而性情的交流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只是每个老师个体性情的不同,所采用的传播方法不一样,艺术手段不一样,而导致本来就不相同的个体在个性发挥之下选择出现了不同,当然从系列存在来说差异才是普遍,相似只是特殊。教师对知识的认识是关系着教师实际教育措施的关键,而从个体个性的角度来说,又是影响一个教师教育成长的关键,谈到个体个性就要回到人性这个话题,借用自然和社会来辅助解释人性。人属于宇宙自然的一份子,并有着属于自己的关系范围,因目前找不到与人想似之处来作一个比较分析,所以很多关于人的研究都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孤零零的只能找自己的同伴相互掐架证明自己的好坏,所以我们自身就在其中很难在一时间发现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说人性时借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来解释,人是由很多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命整体,而且生存繁殖已有很久远的历史了,DNA遗传(因为我不是学生物学的所以在这里开始胡说八道并假设)是保质发生的,突变如果能更有利于生存繁殖,那么就会被存在下去,而文化的存在繁殖也一样,利用最有利的来存在繁殖。所以每个人脑袋里面的东西必然是因为其自身更利于存在繁殖而存在着,好,我们从这里回到教育上来,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其讲授的知识是否更适合存在繁殖(关键在也在知识本身),关系到学生在选择接受中概率的大小,同时教师对艺术的利用又关系到存在繁殖的速度,等等。个体由于个性的存在而出现差异,教师个体个性的差异是教师个体生活,环境不同的必然,而由此受到的文化,人性,文明的认识必然也不相同,对于教师的固化容易导致社会或者教师自己趋向统一的标准,一旦教师都要求严格的标准统一,就难免不得不侵犯到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可以有所谓而有所不为的自由就收到破环,这样的教育环境已经就是一个被按意愿设置的,没有多元化,没有个性的环境,教师还何以教师?

    教师是学生的土壤,作为训练学生的感官和培养性情场所,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教师是无法教授其知识的,而是通过自身的性情在叙述知识中来影响个体的。我们的传统教育对于个性的培养或者说陶冶,更多的是趋于让学生个体怎么样去改变自己,让社会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认可,也可以说是教你做个社会人,同时又避免或克制住自然性,使自己屈于社会。但是就这样的过程很容易迷失生命个体作为系列存在的个体个性,我在论个体个性中谈到过个体个性是自然存在的必然属性(可以略微用孤独来解释),是系列存在的普遍形式。“适应社会”如果单从字面的角度来分析,是不是说我们的新生个体从出生以后需要做的而且必须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人本来就是宇宙自然的一份子,其自身就具有能够生存下去的这样一种能力,但是文明却成为束缚这种能力的攀脚石,而这种能力本身就属于自然,属于上帝一开始就赋予的力量,文明社会在向前发展中也呈现不同的阶段以及标准,就目前来说人这种生命个体需要进入文明社会,除了在原来的基础上规范利用好自然性,那就是如何利用文明的手段使教师这个土壤更能适应学生成长,说到这里,我们就发现其实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一种文明的方式。所以动物只有成长在野外才能更健康的生存下去,而成长在动物园中就会变得似是而非,同样的人只有成长在人类社会的文明中才会成为一个安全意义上的人,若是成长在森林野外,那就会失去其作为上帝的宠儿——人的真正意义变成一个纯碎的动物。由此教育环境创建的重要性很大,但其中教师作为培育环境中的土壤,其意义不仅在教育中更在个体上,更在性情中,我们的土壤需要有温度,因为我们个体本身也是有温度的,如果作为成长的土壤在自身就有性情的情况下却对生长在上面的个体不施予性情的滋润,这样的土壤未免在种子发芽的源头就存在了问题?这里讲到一个问题,个体性情的辐射范围,有点像“舒适圈”,性情的校核也有一定的方法,但首先需要遵循的是在真实基础上的真诚,其次才是其他基于真实之上的真诚的艺术手段。在这个里不难看出,其实从学习者自身的成长来说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师,他教授不了知识更传递不了能量,教师只是一个教育环境的保护者看护者创设者,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着自己的信息,然后陪伴学习者在每个时刻进行选择,并真实的来释放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而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上帝赋予的自然能力,不断的尝试自己对于外获取知识的能力。

     

    (2018年4月23日制作并发布)

    李明昭:2018秋季“教育创新研修班”学员

     

    当前位置:首页 > 天使动态 > 乡村支教 >
    • 分享到: